科研产出
中国同一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固氮特性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中国同一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主要生育时期的根瘤固氮酶活性、根瘤酰脲含量和幼茎段酰脲含量。结果表明,根瘤固氮酶活力表现为栽培大豆金元>半栽培大豆吉50451>半野生大豆吉50853>野生大豆生1。根瘤和幼茎段酰脲含量也表现出与根瘤固氮活力类似的趋势。
关键词: 大豆;进化类型;固氮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子干燥伤害生理的研究
《玉米科学 》 1996
摘要:本文对玉米种子干燥过程中所受伤害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玉米种子干燥伤害发生的时间及玉米种子成熟度和干燥温度对种子干燥的影响等问题。在种子干燥过程中,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稳定性对保护玉米种子不受干燥伤害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玉米,种子生理,种子处理,人工干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我省肉牛生产浅见
《吉林畜牧兽医 》 1996
摘要:我省是农业大省,适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我省建成畜牧业大省,同时又把发展养牛业放在畜牧业生产的优先位置,这一决策非常适于我省实际。因此无论从过去养牛的基础、当前的养牛生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重点发展肉牛产业,必将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我省实现经济强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实施我省肉牛工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参考。1 历史与现状 解放初期我省农牧民饲养的属蒙古牛系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猪早断奶早补料益处多
《农村天地 》 1996
摘要:以养母猪为主的专业户要想提高养猪效益,除了使母猪多产仔、多产窝数外,提高小猪的生长发育速度也是提高效益的关键。小猪早断奶早补料,有利于生长发育。小猪出生2周内,猪母乳是其营养的唯一来源,出生30天内母乳是其营养的主要来源。母猪产奶高峰期是在产仔后21天左右,以后产奶开始下降。小猪在这期间应由初生重1公斤长到4公斤左右。这时仅靠母乳已远远满足不了小猪生长的需要。实践证明,30天前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小猪占死亡总数的84.8%,有的弱小猪活过来也将变成僵猪。因此,如果不及时给小猪补料,小猪生长就会减慢,甚至发病。小猪生后7天就应该及时给小猪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早熟水稻新品种长白9号稻瘟病抗性基因鉴定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用日本鉴别品种和相对应的鉴别病菌小种对长白9号(吉89-45)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真性抗性基因鉴定,结果表明,长白9号对鉴别菌株小种的反应和日本的鉴别品种新2号基本相同,因此,长白9号的稻瘟病真性抗性基因可以推断为Pi-Ks,即+。不过,长白9号对个别菌株小种的反应与新2号相比略有差异,表现为病斑小或者小的感病性病斑中伴有褐点。总的看来,长白9号发病程度略轻,病斑数目也相应稍少,因此,长白9号除了含有主效抗性基因Pi—Ks外,还可能含有其它微效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吉林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发现和利用光敏核不育水稻之后水稻轮回选择育种研究的现状,在水稻育种中利用该方法的特点和开展该领域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水稻;轮回选择;光敏核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田养鸭除虫增产探索
《中国家禽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水田养鸭除虫增产探索张永江杨树文(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136100)一、稻田养鸭除虫增产的效果稻田养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饲养方式,稻田养鸭借以除虫增产是我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之一,早在1597年的明朝年间陈经纶先生就以养鸭灭虫获得了成功。这一饲养方式延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玉米遗传育种浅析
《吉林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美国在玉米遗传育种方面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在资源研究及种质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农业服务与推广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方面包括资源搜集、保存及档案跟踪、资源研究。资源研究集中在农艺性状及抗逆性、种子的商品特性及化学构成、基因库划分、遗传研究及种质资源创新,突出后者。第二方面主要包括应用下列新技术:单倍体育种,RFLP划分基因库技术,自交系选育的群体大小与选择强度的数量遗传学原理,提高授粉效率的方法,生化分析设备。第三方面突出体现了顾客是上帝的商品意识,表现在:服务与推广队伍专业化,服务的宗旨是让用种的农民满意,用公司自己管理示范田、典型户大面积示范及设置高产奖三结合的方法示范促销。
关键词: 玉米;遗传育种;品种资源;品种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生态研究──ⅩⅥ.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及生长发育阶段划分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根据野生大豆在原产地自然出苗后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规律,提出光温综合作用基本原理,划分生长发育阶段。野生大豆异地种植,根据异地生长期间的光温动态与材料的自然临界光温同时进行光温综合作用规律,提出复式光温综合作用原理,划分生长发育阶段。根据未展开叶生长速度与展开叶感光效应规律提出:气温<25.5℃为低温;25.6~27.9℃为适宜温度;>28℃为高温。根据不同光周期叶片生长速度提出:光照条件<13h为短光;13~15.5h为适宜光照,>15.5h为典型长光。根据光温综合作用确定开花节位过程提出:由子叶感光效应确定的开花节位,即出苗到2复叶未展开叶露叶前为大豆感光阶段,由未展开叶和展开叶感光效应确定的开花节位,即2复叶未展开叶露叶到开花节位复叶发生始为大豆感温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