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松辽黑猪后裔肥育性能测定

吉林畜牧兽医 1996

摘要:对松辽黑猪五个家系公猪的40头后裔进行了肥育性能测定,其日增重分别为:706g、701g、699g、691g、684g,均超过原定育种指标600g;饲料报酬分别为2.88、2.93、2.91、2.94、2.95,也都超过原定育种指标3.5;胴体品质各项也进行了测定;肉质性状:肉色评分3.61,大理石纹3.55,pH_16.39,系水力(%)68.78,肌纤维直径(μm)55.87,肌肉脂肪含量(%)3.19,熟肉率(%)57.00,松辽黑猪除熟肉率指标稍低外,各项指标均好,可谓肉质优良;肌肉嫩度,依次为腰大肌、眼肌、股二头肌、臀中肌、半腱肌,其中腰大肌最嫩。

关键词: 松辽黑猪 家系 后裔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抗性大豆育种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豆通报 1996

摘要:多抗性大豆育种现状及对策分析廖林,刘玉芝(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公主岭,136100)随着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品种的多抗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育种家和植物病理学家开始携手探讨病害机理,品种的广谱抗性以及遗传机制等问题。目前拓宽抗源种质,开展多抗性或多抗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热带资源的改良

玉米科学 1996

摘要:美国在玉米热带资源改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得到了产量超过B73Ht×Mo17Ht的一些双交组合、单交组合和一些配合力高的优良自交系,同时测定了许多群体的配合力。这些优良的组合、群体和自交系是:①双交组合有(105.5×8101)×B73Ht/Mo17Ht,(105.5×304.54)×B73Ht/Mo17Ht,(105.5×155)×B73Ht/Mo17Ht,(105.5×155.504)×B73Ht/Mo17,(105.5×304.504)×B73Ht/Mo17Ht等13个。②单交组合有Tecpeno×B73Ht类型的16个组合。③群体有Bov582,Bov585,Gua110,San349,Gua597。④自交系有1408—3,1401—1.1411—1,1411—7,1424—3,1424—4,1425—3,1496—1,1497-1。

关键词: 玉米,热带资源,遗传,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加仑果胶凝胶特性的研究

食品科学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以PH值、加糖量、温度等因素对黑加仑果胶凝胶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作黑加仑果冻以PH2.9~3.1,加糖量70%~80%,成品质量最佳。

关键词: 果胶,凝胶特性,黑加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草叶面施肥试验

吉林农业科学 1996

摘要:羊草叶面喷施翠竹植物生长剂、喷施宝、增产菌和尿素的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肥料对羊草的干草产量、叶面积和营养成分均有影响。翠竹植物生长剂以稀释1.0万倍喷施,喷施宝用量75mL/hm2,增产菌用量150g/hm2,尿素以5.0%的浓度喷施,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2.3%、24.6%、12.6%和18.9%。羊草的高度、叶面积和粗蛋白质含量增加,粗纤维含量降低。

关键词: 羊草;叶面施肥;产草量;叶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高粱育种技术与策略的探讨

辽宁农业科学 1996

摘要:关于高粱育种技术与策略的探讨高士杰,李涛(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辽宁省铁岭市农科所)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经济产量。中国高粱育种工作进入90年代后,面临育种难度越来越大,为适应生产形势的需要,必须加速育种进程。因此有必要对高梁育种过程中的技术与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吉林35

作物杂志 1996

摘要:大豆新品种吉林35吉林35是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于1985年以吉林20为母本,辽豆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选育品系号为8505-1-5-1,参加省区域试验代号为生B89-39。1995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丰强7号

作物杂志 1996

摘要:小麦新品种丰强7号丰强7号于1984年以丰强5号为母本,以敦760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于1990年育成。1994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强7号为水旱兼用类型品种。单株生产力较强,不宜过密,播种量250kg/hm2。丰强7号适于吉林省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高粱(Kaoliang)的特点及利用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6

摘要:中国高粱(Kaoliang)的特点及利用高士杰,刘晓辉(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136100)中国高粱起源于中国,已成定论。远在新石器时代的周朝中国就有高粱栽培,距今有5千多年的历史。中国高粱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类型和用途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抗瘟类型品种(系)混植组合体的选配研究──Ⅰ.选配程序和方法

吉林农业科学 1996

摘要:选育抗瘟性强且抗性相对稳定的新品种是解决稻瘟病危害的最佳途径。由于条件所限,这种抗瘟性强且抗性相对稳定的稳产型品种的选育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试验提出了“不同抗瘟类型品种(系)混植组合体”的概念及其选育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 水稻;混植组合体;选育程序;抗性基因;初配组,抗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