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晋糯8号玉米的营养品质与开发潜力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 2010
摘要:晋糯8号玉米是富硒黑糯玉米新品种。果穗和籽粒营养丰富、口感好,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保鲜加工:籽粒是良好的饲料和工业原料,花丝可加工饮料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秸秆不仅是上等的青贮饲料,还可用来提取天然色素。因此,晋糯8号玉米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临汾市生态经济区划及建设方案探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以山西省临汾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经济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临汾市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经济发展现状,将临汾市划分为4个基本的生态经济开发区,并提出了有利于各个开发区发展的建设方案,这对临汾市的整体生态经济区划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EMS化学诱变高粱无融合生殖系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使用浓度为0.3%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高粱无融合生殖系1094和2083的种子。4叶期将其幼苗移栽至大田试验地。目的是为了研究EMS对2个高粱无融合生殖系的影响,并选择变异株创新种质。结果表明,经过EMS化学诱变处理后,2个高粱无融合生殖系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M0代田间鉴定得到了株高、穗长、育性及结实率等突变体。两年平均株高、穗长、育性的变异率分别是0.66%、1.03%和1.93%,结实率以30%~40%分布的突变株为最多。因此,该技术在育种实践和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麦生态区划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选择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和1月份平均气温4项指标,根据山西省62个气象站20年资料,采用二元回归、相关分析的数学方法,通过DPS数据处理系统运算,建立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年平均气温及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与1月份平均气温的二元回归方程,将山西省小麦区划分为春麦区、强冬麦区、冬麦区、弱冬麦区4个大区。根据4大麦区在各行政区内的分布,将山西省小麦区划分为8个类型:北部春麦区,春麦、强冬麦兼种区,春麦、强冬麦、冬麦兼种区,春麦、强冬麦、冬麦、弱冬麦兼种区,强冬麦区,强冬麦、冬麦兼种区,强冬麦、冬麦、弱冬麦兼种区,冬麦、弱冬麦兼种区。本研究对山西省小麦育种、引种、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生态区划 小麦 山西省 地理纬度 海拔高度 平均气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猪场猪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调研
《养猪 》 2010
摘要:猪支原体肺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为查清该病在山西省流行情况,对部分种猪场和散养户进行了流行病学调研,证实猪群咳嗽、气喘现象较为普遍;对疑似病猪、死猪采集病料,用PCR试剂盒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病原阳性率为26%以上;对非免疫猪群抽检血样,用ELISA试剂盒检测猪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6.7%以上。以上调研证明,山西种猪场猪支原体肺炎感染较为严重,与临床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可能与山西昼夜温差大,养猪户只重视保温、不重视通风,绝大多数养猪户不接种猪肺炎支原体疫苗有一定关系。为今后山西省防治该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褐土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钾素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西石灰性褐土一年一作条件下,通过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施用氮、磷肥,冬小麦年平均产量5.5 t/hm2,土壤钾素养分严重亏缺,年平均亏缺104.3 kg/hm2,与试验前的初始值比较,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分别下降23.6%和14.3%。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每年施用钾肥(K2O 150 kg/hm2),平均增产10.2%以上;小麦秸秆还田平均增产6.6%以上,二者配合平均增产17.6%,年平均吸钾量提高32.0 kg/hm2。与试验初始值比较,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分别提高38.6%和11.0%。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长期施用钾肥和秸秆还田在显著增加冬小麦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吸钾量的同时,也减少年度间因气候因素等影响引起的产量变异,提高年度间产量和植物吸钾量的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