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化学诱导方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高粱组培育种仍以传统的常规培养技术为主,变异属于自然发生,变异频率不太高,因而制约了该方法应用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通过采用化学方法进行人工诱变以期达到提高诱变率的目的,采用的试验材料以高粱主要恢复系三尺三和晋粱5号为主,诱变剂以硫酸二乙酯为主。由于对生物体具有诱变效果的化学物质一般对人体具有很大毒性,所以探索安全无污染的处理方法则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几年的研究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创立了有毒化学物质安全无污染诱变处理方法,同时明确了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高粱愈伤组织的浓度一般为0.5%~1%。

关键词: 高粱 体细胞变异 化学诱变 硫酸二乙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WOT分析的土地复垦模式研究——以克俄露天采矿区土地复垦模式为例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SWOT方法,然后将之应用于克俄露天矿区土地复垦模式的评价中,通过对比分析,将较为复杂的关系通过矩阵形式清晰地表现出来,指明了该复垦模式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研究表明,SWOT方法在土地复垦模式发展方向的表达上是非常直观有效的,在逻辑上也是严密合理的。

关键词: SWOT分析 土地复垦模式 克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奇酵母XY201对冬枣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zizyphicola XY201进行了生物量最大值培养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活力变化及其对冬枣采后病原真菌抑制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梅奇酵母XY201菌株在NYDB培养基中培养96h后,菌体生物量达最大值3.84×108cfu/ml。XY201在20℃、4℃和0℃三个不同温度和不同介质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不同,0℃培养液菌体生活力最强,240d时菌液浓度为6.46×107cfu/ml。XY201能显著抑制冬枣采后病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的孢子萌发和菌丝伸长;当酵母菌浓度为5×108cfu/ml时,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可达100%。对峙培养结果显示XY201对A.alternata生长的抑制率为42.59%。

关键词: 梅奇酵母XY201 冬枣 病原真菌 抑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

山西科技 2010

摘要:通过对作物栽培学和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山西省亟待建立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加大对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作物栽培生理科研队伍和机构建设,积极组织重大课题协作攻关,正确评价相关成果,以加强山西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农业生产发展。

关键词: 山西省 农作物 栽培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青贮玉米杂交种强盛30号的选育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强盛30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玉米育种部于2001年以自选系3319为母本、抗F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青贮玉米杂交种。经过2005—2006年国家级玉米区试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出高产、抗病、抗倒伏、蛋白质含量高以及纤维含量高等特点,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杂交种 品种选育 强盛30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运旱22-33高产稳产性及抗逆广适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为了更详细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运旱22-33的生产特性,以多年多点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运旱22-33的高产稳产性、抗逆适应性、产量结构以及品质与对照品种(晋麦47号)的比较分析,证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是一个优良旱地小麦新品种。

关键词: 运旱22-33 高产稳产性 抗逆广适性 产量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抗裂果甜樱桃新品种‘晶玲’

果农之友 2010

摘要:抗裂果甜樱桃新品种‘晶玲'是乌克兰晚熟甜樱桃‘友谊'的优良变异,经过7年观察,并进行高接试验,其抗裂果性强,丰产性状稳定,2009年4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0年苹果大苗建园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山西果树 20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后果蔬病害拮抗菌防治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药剂引发病原菌的抗药性而降低了抑病效果,造成毒物的残留而形成对人体的危害.拮抗菌能安全、有效地防治果蔬采后病害,是替代化学杀菌剂的理想选择.目前已成功筛选和分离到数百种对果蔬采后病害有明显抑病效果的拮抗菌,有些已制成生防菌剂在商业上应用.本文阐述了拮抗菌的筛选途径、拮抗机理、生防效果、拮抗菌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以期为开发利用拮抗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蔬 采后病害 拮抗菌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红叶茎枯病病因及其译名辨析

棉花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叶茎枯病是棉花的一种生理早衰现象,在世界多个植棉国广为发生。历史上科学家对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曾提出过:1.昆虫为害假说;2.侵染性病害假说;3土壤、气候与耕作条件不适假说.;4矿物质失调假说。第1、2种假说已被否定,第3种假说内容宽泛,对病害的起因不能圆满地解释,第4种假说长期占统治地位,主导人们对病因的认识。近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库源比(主要是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病因。该病在国际上常用的英文名称有red leaf disease,red leaf blight。根据资料分析,美国棉花上发生的bronze wilt很可能是红叶茎枯病。

关键词: 棉花 红叶茎枯病 病因 英文译名 辨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