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缺硼对大豆植株生长和根瘤固氮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普通结瘤大豆Braggcv.[Glycinemax(L.)Merr.]及其超结瘤突变体nts382为试验材料,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硼对大豆植株生长和根瘤固氮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硼条件下,植株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变粗变短,颜色加深;地上部生长点坏死,使植株长得矮小,干重降低;根系结瘤能力和根瘤固氮活性明显下降,说明硼不仅对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同时对根瘤的形成及其固氮活性都起着重要作用。


传染性囊病病毒完整基因组的克隆和鉴定
《中国兽医杂志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体外将1株IBDV弱毒株GZ911的基因组扩增为4个片断——GA5,GA3,GB5,GB3。将GA5和GA3依次克隆到pBssK载体上,构建含有GZ911毒株A片断完整基因的质粒GA-pBssK。将GB3和GB5依次克隆到pBssK载体上,得到含有B片断完整基因的质粒GB-pBssK。酶切分析表明,质粒GA-pBssK和GB-pBssK的大小分别约为6.2kb和5.7kb,与预期的一致。并对A,B片断末端的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两个质粒分别包含了GZ911毒株的两个片断的完整基因。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完整基因组,基因克隆


与西瓜野生种质抗枯萎病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
《植物学报 》 1999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RAPD技术,采用混合分组分析(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方法进行了西瓜(Citrulluslanatus(Thunb.)Mansfeldvar. citroides) 野生种质PI296341 抗枯萎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瓜野生种质P1296341 抗枯萎病生理小种1 的抗性由单显性基因控制,RAPD标记OPPOL/700 与其抗病基因连锁,其遗传距离为30 cM(centimorgan)。这为进行抗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最终定位与克隆其抗病基因打下了良好基础。


云南丽江地区华山松上瓢虫种类记述(鞘翅目:瓢虫科)(英文)
《昆虫分类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记述的18种瓢虫采自云南丽江的华山松上,其上有球蚜(Pineussp.) 寄生。包括1个新种——华山松小瓢虫Scym nus(Pullus) huashansong, sp. nov. 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团聚丽瓢虫Adalia conglomerata (L.), 3种鉴定到属或亚属。其中的14种瓢虫同时采自铁杉,其上有铁杉球蚜(Adelges tsugae)寄生。新种华山松小瓢虫Scym nus(Pullus) huashansong (图1)体长2.65m m ,体宽1.80m m 。头黑色,口器及触角红褐色;前胸背板黑色;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褐色。从头、前胸背板和小盾片黑色而鞘翅红褐色,该种易与它种区分;而从外生殖器而言,它与弯端小瓢虫S. (P.) accamptus Pang etPu 相似,但新种阳基较纤细,第1腹板上的后基线弯曲度大拱形明显而区分。新种模式标本1997年9月24日虞国跃采于云南丽江文笔山,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北京小杂6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北京地方品种与台湾材料杂交后代中选出自交不亲和系8540,从山东省一材料经多代自交育成自交不亲和系82137,经杂交育成大白菜一代杂种北京小杂61号。该品种结球紧实,品质优良,生长期60~65d(天),耐热,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斑病,净菜产量4000~5000kg·(667m2)-1。现已在北京、河南、山东、新疆、四川、福建、辽宁等地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白菜,北京小杂61号,一代杂种


影响烟嘧黄隆药效的因素
《植物保护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盆栽试验表明,烟嘧黄隆的药效受杂草叶龄、助剂及施药与降水间隔时间的影响。从玉米田马唐防除的生态经济阀值和不同叶龄防效的综合结果看,以马唐3叶期后至5叶期前喷施36g/hm~2的烟嘧黄隆效果最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20、OP-10、平平加15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洗衣粉都能显著提高烟嘧黄隆对马唐的防效,增效幅度在28.6%~52.7%。渗透剂T和YZ-901不能显著提高烟嘧黄隆的药效。施药后与降水的间隔时间越短,防效降低得越多。本试验结果表明,药后8h不遇降水方可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


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中国蔬菜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9年3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本公约是以保护育种者合法权益为目的的重要国际协定。它通过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育种者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因而构成国际间开展优良品种研究开发、技术...


抗除草剂草甘膦EPSPs基因在小麦中的转化
《遗传学报 》 1999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基因枪法,用抗除草剂车甘膦的EPSPs基因转化小麦京花1号的幼穗约1000个,及幼胚约800个,经草甘膦选择后分别获得38株和4株再生植株。这些再生植株经PCR和(或)Southern杂交证明,其中有部分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稳定整合了外源EPSPs基因,并且转化体中部分是可育的。首次用实验证明,抗除草剂草甘膦的EPSPs基因作为单子叶禾谷类作物小麦基因转化的选择标记是行之有效的。


鸡传染性鼻炎血清抗体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技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pg)引起的鸡上呼吸道传染病,有A、B、C3种血清型,检测鸡血清中Hpg抗体的方法有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琼脂扩散试验(AGP)、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间接ELISA(IELISA)和阻断ELISA(B?..


土壤中莠去津对几种蔬菜作物的安全浓度的测定
《农药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测得土壤中莠去津对大白菜、黄瓜、油菜、甘蓝、番茄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80、0-091、0.102、0.104 和0-126mg/kg,死亡浓度皆为0-4mg/kg。当土壤中莠去津含量低于安全浓度时,促进其生长,而高于安全浓度时,则抑制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