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类、次级代谢产物及应用

家畜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通过产生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并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来竞争性的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作为生防菌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在农业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系统收集了最新的相关文献,对B. velezensis的分类、次级代谢产物以及主要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该菌株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分类 次级代谢产物 木质纤维素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后水肥一体化与化控措施对大豆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超高产大豆品种吉育86为试验材料,采用垄上双行的种植模式,研究花后水肥一体化与化控措施对大豆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显著提高大豆产量,R2(盛花期)+R4(盛荚期)(T3)、R4+R5(始粒期)(T4)、R2+R4+R5处理(T5)的增产幅度最大,但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肥一体化+化控进一步提升大豆产量,R2+R4+R5结合化学调控处理(T9)的产量最高,达3 780.4kg/hm~2,比对照增产19.25%。通过T5、T9与对照高产生理特征比较表明,T5显著增加了SPAD值、光合参数、叶面积指数、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茎重和百粒重;与T5相比,T9提高了SPAD值和光合参数,并且降低了株高、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效地控制了倒伏,使叶面积指数动态更合理,促进茎、叶、叶柄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最终增加单株粒重和百粒重,显著增加了产量。说明水肥一体化+化控是提升大豆产量潜力的有效措施,水肥一体化显著增加了单株荚重、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化控措施对百粒重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增加了单株荚重和单株粒重。R2期后进行2~3次水肥处理,并在始花期(R1)化控处理为提高大豆产量的最优措施。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化控 大豆产量 生理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玉米 共生体 亚洲玉米螟 取食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在烟草叶绿体中的表达(英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可读框2(open reading frame 2,ORF2)基因编码具有多个抗原表位的病毒衣壳(Cap)蛋白,能在机体内有效引发免疫反应并产生中和抗体,是预防和治疗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associated disease, PCVAD)的主要抗原。但Cap蛋白高昂的生产成本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为了探索Cap蛋白新的生产途径,本研究选择烟草叶绿体为表达平台,构建了ORF2抗原基因烟草叶绿体表达载体pNK-a03,并通过基因枪法(gene biolistics)将表达载体导入烟草叶绿体中。转化植株经PCR和RT-PCR检测,证实ORF2抗原基因已整合进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且正常转录。蛋白质印迹检测和ELISA分析表明,Cap蛋白在烟草叶绿体内获得有效表达,具有免疫活性。此外,种子萌发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植株F1代具有aadA抗性,目的基因可正常进行遗传。这些研究结果为探索Cap蛋白的新型表达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可读框2(ORF2)基因 衣壳(Cap)蛋白 烟草叶绿体 基因枪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噬菌体在防控畜禽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因持续饲喂或滥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耐药性、药物残留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生素替代品是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及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噬菌体是一类能够侵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病毒总称,与传统抗生素相比,噬菌体具有存在广泛、特异性强、安全和研发成本低等优势。人类关于噬菌体的研究报道由来已久,但是随着抗生素和化学抗菌药物的大量出现,噬菌体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一度中断,直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人类又重新重视噬菌体的研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噬菌体已广泛应用到人类疫病防控、动植物病原菌清除及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已成为人类对抗细菌性感染的利器。作者简述了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噬菌体疗法优缺点,以及防控猪、鸡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等常见细菌性感染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动物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噬菌体 细菌性感染 多重耐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油对绵羊生长性能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饲养试验旨在研究牛至油对绵羊生产性能和CH4排放的影响。试验选用20只平均体重为(32.16±4.02) kg的东北细毛羊(Northeast finewool sheep)×美利奴(Merino)杂交的公绵羊,随机分为4组,选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每组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0.015%、0.030%和0.045%牛至油的试验饲粮。试验持续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测定绵羊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CH4产量。结果表明:①添加0.015%牛至油组绵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 DMI)、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ADG)和饲料转化效率(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FC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各处理组绵羊的血清生化指标和甲烷(methane,CH4)产量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绵羊饲粮中添加0.015%牛至油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但对血清生化指标和CH4产量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牛至油 饲养试验 生长性能 甲烷产量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hapley值法的玉米产业链合作博弈与利益分配研究

玉米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价补分离"政策下,如何提升全产业链增值能力,促进各环节(主体)利益合理分配,推动玉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是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吉林省为例构建玉米产业链,并运用shapley值法探讨产业链上各主体合作博弈及利益分配.结果表明,玉米产业链任意两个或多个环节(主体)的合作,都能提升整体收益水平.在同等条件下,玉米产业链各主体参与并组建基于全产业链的合作联盟可创造玉米产业链最大整体收益,且各参与主体也能获取最大收益分配.推动产业链主体有效合作,是玉米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玉米 产业链 合作博弈 shapley值 利益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新品种吉徐薯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徐薯3号是以漯徐薯8号为母本放任授粉,经实生种子单系选择获得的优良品系,原系谱号为1159-9.中熟,薯皮粉红色,薯肉白色,薯块整齐,适合机械化收获.淀粉含量60.47%,可溶性糖含量13.74%,鲜食品种,蒸烤均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6578.1 kg·hm-2,比对照吉1114(农家品种)增产13.8%.适合吉林省各地区栽培.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吉徐薯3号 选育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酵素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酵素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36±3) kg的德肉美羯羊60只,按体重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酵素.结果表明:试验组30 d的日增重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18.22%(P<0.05);试验组60 d的日增重、料重比、血清酶活和免疫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短期饲喂酵素对育肥羊生长性能有显著的促进效果.

关键词: 酵素 育肥羊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辅助基因型和表型鉴定改善品种对稻瘟病抗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是分子育种重要内容,基因型和表型筛选又是提升育种水平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z连锁分子标记,定向改良水稻品种'吉粳88'稻瘟病抗性,辅助目标抗病基因Piz对应的病原菌无毒基因菌株JLAvrPiz-20020817进行抗性表型鉴定.在连续选择的BCF6优势群体中筛选出一个含有Piz基因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系,PCR结果测序对比和表型分析证实该品系中抗性源自亲本'九稻44'的Piz基因.通过吉林省水稻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庆林511'.本研究是辅助抗病基因型和表型筛选提升常规育种水平的一个成功案例.

关键词: 稻瘟病 抗病基因型 抗病表型 抗性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