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虫棉田棉盲蝽的发生、为害与防治
《河北农业科技 》 2002
摘要: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抗虫棉,主要是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的转BT基因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玉米螟等的毒杀效果达95%以上,对甜菜夜蛾等的毒杀效果仅25%~50%,而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棉蚜、棉粉虱、棉盲蝽等则没有毒杀效果。因此,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盲蝽等对棉花的为害日趋严重。2002年,在河北省棉花研究所只防治一次蚜虫的抗虫棉试验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田后期棉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河北农业科技 》 2002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田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减少,使某些害虫在棉田的为害趋势日渐上升,棉粉虱就是其中之一。 棉粉虱又名烟粉虱,为同翅目粉虱亚目,粉虱科。成虫仅为1毫米左右,翅纤细,身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和番茄果实采后NAD激酶、NADP磷酸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草莓和番茄果实采后在 4℃和 2 0℃下 ,NAD激酶 (NADK)、NADP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果实呼吸、乙烯释放率、钙调素拮抗剂三氟啦嗪 (Trifluoperazine ,TFP)的关系。结果表明 ,两种果实的NADK、NADP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 ,草莓果实采后NADK活性先下降、后上升 ,NADP磷酸酶活性出现第 1个峰后继续缓慢上升 ,而番茄果实NADK活性先上升、后下降 ,NADP磷酸酶活性在出现第 1个峰后继续下降 ;两种果实NADK活性变化与呼吸变化趋势相似 ,NADP磷酸酶变化与乙烯释放率变化趋势相似 ;低温激活NADK ,抑制NADP磷酸酶 ,TFP对NADK有激活作用 ,对NADP磷酸酶影响较小。表明果实后熟衰老过程与NAD激酶、NADP磷酸酶密切相关 ,激活NADK可能与延缓果实后熟衰老有关。
关键词: 草莓 番茄 果实 后熟衰老 NAD激酶 NADP磷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当前河北省推广种植的甘薯优良品种介绍(二)
《河北农业科技 》 2002
摘要:兼用型品种 脱毒豫薯7号 特征特性:顶叶紫色,叶绿色、心脏形。株型半直立,茎绿色带紫、粗壮。蔓长2米,基部分枝较多。薯块纺锤形,皮色紫红,肉色白黄。萌芽性好,鲜薯产量2500公斤/亩(1亩=667平方米),切干率27%,结薯整齐集中。抗黑斑病,耐旱耐肥。熟食味干面甜。 用途:兼用型品种,既可加丁淀粉,也可食用。 栽培要点:适合肥沃土壤,施足基肥,配合氮磷钾复合肥料,促前期早发棵,亩密度4000株左右。适合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行为生物学研究——Ⅱ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
《张家口农专学报 》 2002
摘要:报道了河北省亚洲玉米螟第一、二代成虫的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两代成虫昼夜均有羽化,夜间明显多于白天。一代成虫羽化高峰为20~22时,二代成虫20~1时羽化较多。成虫在田间交尾最早始于20时10分,最晚为5时前后。交尾盛期:2代区一代成虫为23~4时,3代区一代成虫为1~3时,二代成虫为23~3时。两代成虫夜间产卵量占全天的89~98.7%,前半夜多于后半夜。一代成虫产卵高峰在20~21时,二代成虫21~22时产卵最多。以上结果与本项研究已报道的成虫行为动态和行为目的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