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夏季日光温室消毒关键技术
《上海蔬菜 》 2010
摘要:随着日光温室的大面积发展与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一年多茬生产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达到了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的目的。但是,由此带来的温室病害加重,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连作障害、盐渍和酸化等问题,造成蔬菜生长受阻、品质下降,成为温室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利用日光温室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用技术
《新农村(黑龙江) 》 2010
摘要:为了促进奶牛养殖向退户进区的生态饲养发展,奶牛养殖应以安全生产和健康养殖为理念,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为目标,应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实现养殖方式从传统向现代方式跨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沾化冬枣在我国北方地区发展的潜力探析
《绿色科技 》 2010
摘要:结合了沾化冬枣产业在北方地区建设的背景,针对沾化冬枣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及市场品牌等方面探讨了完善沾化冬枣产业发展的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近年来国内外广泛栽培的8个西葫芦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中对影响西葫芦株型的14个形态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西葫芦株型的主要形态指标,探讨了西葫芦株型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西葫芦株型的主要指标是株高、茎节长、平均叶面积、功能叶片数和叶片倾角;通过聚类分析把参试品种分为两类4个亚类,即矮蔓Ⅰ(Ⅰ1和Ⅰ2)和半矮蔓Ⅱ(Ⅱ1和Ⅱ2)。株型对西葫芦产量形成有较大影响,半矮蔓品种总产量显著高于矮蔓品种,产量差异主要在生育后期形成。通径分析表明茎节对产量具有较大调节作用,功能叶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达1.2380。在日光温室高产西葫芦育种和栽培中,要注重构建功能叶片数达12片以上、平均叶面积达700~800cm2、节间长平均在3.3cm左右、上层叶倾角在45°~66°之间的株型,以获得较高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西北莜麦引种试验及应用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3年的引种观察、产量比较、小面积示范结果,客观地反映出晋西北当前的莜麦生产水平,单产平均达2164kg/hm2。鉴定筛选出适应性好、稳产、高产的莜麦品种坝莜3号、白燕2号、坝莜8号、坝莜10号。并根据地域气候差异,提出应用推广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