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栽培措施下冬小麦灌浆模拟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4年在河北省衡水市邓庄中加合作试验站 ,结合田间试验对不同管理措施下冬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粒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灌浆时间和灌浆强度 ,小麦子粒的灌浆过程可用Logistic函数描述。小麦生长前期的水分胁迫有利于加快其发育过程 ,促使早抽穗灌浆。灌浆期较好的水分状况可延缓小麦的灌浆进程 ,但较大灌浆速率持续的时间较长 ,千粒重的潜力值较大。小麦的群体密度是影响收获千粒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穗密度的增大 ,灌浆速率和千粒重逐渐降低。随着施N量的增加 ,小麦的千粒重降低 ,这主要与施N的增穗作用有关。


干旱胁迫下根系功能的表达与调节
《中国基础科学 》 2001
摘要: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器官,而且是产生干旱化学信号ABA的重要器官。干旱胁迫下,根系生长和生理功能受到显著影响。通过品种、灌溉和施肥对根系功能进行合理的调节可提高作物抗旱性。 世界范围的干旱问题日益严重,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逆境因子。据统计,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位于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因此,研究作物对干旱的生理响应规律和适应性一直是热点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注意到植物地上部对干旱的生理反应,而对地下部根系的了解还相对较少。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根系不仅仅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器官,而且能产生逆境根源信号,感知根部周围的环境变化。本文着重总结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黑龙港流域旱稻产量构成因素及育种策略初步探讨
《张家口农专学报 》 2001
摘要: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早稻新品系,在稀播条件下,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其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诸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及黑龙港流域旱稻育种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影响显著。三者对产量的贡献为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0、0.38和0.12,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及穗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影响程度为穗长>一级枝梗数>株高>株穗数>穗实粒数;穗实粒数同株穗数也呈负相关。单株生产力大的品系是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三者在较高水平上的协调与统一,育种实践上要兼而顾之。在本地区光温条件下,旱稻育种策略为,培育株高及抽穗期适中,提高单株成穗数及单穗实粒数,控制穗子长度,稳定千粒重。其具体指标为,抽穗期8月20~25日,株高100cm左右,穗实粒数不低于100粒,千粒重26g以上,每666.7m~2产量350~400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