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菌体蛋白质凝胶电泳鉴定辣椒疫霉病病原菌
《新疆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电泳鉴定表明,从新疆各地采集分离到的具代表性7个辣椒疫霉病病原菌,其谱带与美国的phytophythoracapsici标准菌株基本相同,证明它们为同一个种。
关键词: 辣椒,疫霉菌,病原鉴定,电泳图谱


植物抗毒增产剂效果良好
《新疆农业科技 》 1994
摘要:植物抗毒增产剂效果良好新疆农科院植保所崔元1,王志田,杨华浙江农业大学生物制剂厂研制推出的抗毒增产剂是应用人工诱导免接的原理,提高作物整体免疫能力,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针对我区蔬菜病毒病近年发病日趋严重,缺乏有效药剂进行防治的问题,我们采用该厂生产的...


新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新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梁乃亭,万恩华,魏玉波(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与传统的水育密植技术相比,具有省种、省水、省肥、高产、优质等优点。改传统的水育苗为旱育苗,改密植为稀植,改表层施肥为全层施肥...


棉纤维品质形成与气象条件的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1989年在吐鲁番、库车和喀什三个试验点上进行的棉纤维中纤维素沉积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试验资料,较系统地探讨了气象条件与棉纤维中纤维素沉积和可溶性糖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气象因子与纤维素沉积量、可溶性糖变化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纤维素沉积量和可溶性糖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山线函数模拟找出棉纤维中纤维素沉积量过程与对数函数曲线拟合较好;可溶性糖变化与指数函数叫线拟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探索改进棉花纤维品质的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棉纤维品质,气象条件


水稻新品种──A稻4号
《新疆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水稻新品种──A稻4号林应春(新疆农科院核生所,乌鲁木齐,830000)A稻4号(原代号86-132)系新疆农科院温宿水稻试验基点组1984年选用越光作母本与84-6品系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1993年3月阿克苏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并命名...


春小麦杂合体理化诱变损伤程度指标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 1994
摘要:应用2因素2次重复的处理设计,分析了新疆春小麦2个组合(Ⅰ新春2号/761和ⅡPavon/761)F_1杂种的出苗率、成活率和结实率对理化因素损伤的敏感性和相互 关系。结果表明:两组合3个性状对~(60)Coγ射线的敏感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对化学诱变剂秋水仙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仅组合Ⅰ的成活率和组合Ⅱ的成活率和结实率达显著水平。两种诱变因子的交互作用,仅组合Ⅱ的出苗率和成活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3个性状两两之间皆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狭义遗传力:出苗率>结实率>成活率。表明3个性状皆可以衡量γ射线的损伤程度。成活率作为化学诱变剂的损伤指标较好。而衡量交互作用的损伤程度,出苗率和成活率皆可,但以狭义遗传力较大的出苗率较好。


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麦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遗传学报 》 1994 SCI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选用两个白粒小麦品种作供体,提取其总DNA,采用花粉管直接携带法导入75(198)红粒品种受体植株。DNA导入的第一代(D1),目的性状的转化频率为1.75%和2.94%。D2代变异率显著低于D1代。对D1、D2代所得目的性状变异后代,按照常规育种程序进行D3代观察与鉴定,得到已稳定遗传的后代。从中选取保持原品种其它优良性状而籽粒为白色的变异类型混合脱粒,获得75(198)改良新品系。
关键词: 外源DNA导入,小麦


稀土染色羊毛的电镜观察及镧、铬含量分析
《电子显微学报 》 1994
摘要:稀土染色羊毛的电镜观察及镧、铬含量分析孙晓陆,于媛,王钫,宝塔,肖英(新疆农科院测试中心,新疆大学化学系)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应用。本文旨在探讨稀土染色中上染率提高和降低红矾用量的作用机理,对...


灌淤土-冬小麦系统中尿素氮的归宿
《新疆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利用~(15)N进行微区试验所得结果表明,新疆灌淤土-冬小麦系统中,小麦对尿素氮的当季利用率为10.6%—18.7%,且有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施氮对土壤氮素有激发效应,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强;1m土层中尿素氮残留量占施入氮量的17.8%—78.3%,残留氮主要集中于0—20cm耕层土壤中;尿素氮的损失率为7.2%—66.3%,主要是挥发损失,且随施氮量增加损失增大。试验还表明,施用新型尿素其利用率提高1.8—2.8个百分点,土壤残留率提高14.5—19.8个百分点,当季损失率降低16.3—22.6个百分点。
关键词: 灌淤土 冬小麦 氮素利用率 氮素残留率 氮素损失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