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高淀粉高粱杂交种晋杂23号的选育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杂2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4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SXR-30-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属晚熟品种,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倒伏等特点。2008年通过山西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关键词: 高粱 杂交种 晋杂23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芸一号架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科学之友 2010

摘要:文章介绍了中芸一号架豆的特征、特性,阐述了中芸一号架豆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为推广种植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芸一号架豆 高产 栽培 技术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秋甘蓝惠丰5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2010

摘要:惠丰5号甘蓝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秋甘蓝早熟新品种,具有早熟性好,优质丰产,耐热性、抗病性强等特点。2007年通过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现已在山西、河南、河北、陕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土区乡镇级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充分了解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性,结合施肥现状针对性地调节养分供应、合理施肥是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之一,也是促进精准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寿阳县宗艾镇的土壤养分进行了跨度10年的时空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变异方面来说,速效钾2008年、有效磷2008年、有机质1998年都有强烈的空间变异,有机质2008年、全氮2008年、全氮1998年、速效钾1998年为中等空间变异,有效磷1998年具有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从时间变异方面来说,1998—2008年之间,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下降了2.06g/kg,而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则增加了0.07g/kg。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1~30.0g/kg的面积减少了10.45%;土壤全氮含量为0.76~1.00g/kg的面积增加了11.9%;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0~150mg/kg的面积增加了15.6%;土壤有效磷含量为5.1~10.0mg/kg的面积增加了23%。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在时间上表现为中等稳定性,有效磷在时间上表现为不稳定性。

关键词: 褐土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时间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温气调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效果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10

摘要:研究了冰温条件下不同气体成分对红富士苹果果实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八成熟红富士苹果的冰点为-1.5℃,其冰点温度与果实的成熟度呈负相关;适宜的冰温气调贮藏条件可明显地抑制红富士苹果呼吸及乙烯释放速率,减缓果实组织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和果肉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TSS)的下降速率,贮藏8个月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红富士苹果较长期冰温贮藏的适宜气体指标为:O21%~3%,CO2<2%。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 冰温 气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白粉病小偃麦衍生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摘要:对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得到的抗小麦白粉病衍生系忻麦818和忻麦6160进行了根尖染色体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研究.核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忻麦818、忻麦6160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可见二者都有很强的细胞学稳定性.忻麦818与中国春杂种F1 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0.01Ⅱ+1.98 I,说明忻麦818可能是一个双体异代换系,然而忻麦6160与中国春杂种F1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19Ⅱ+1Ⅳ,在每个细胞中均有四价体出现,说明忻麦6160可能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八倍体小偃麦 白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磷水平对饲用柠条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石灰性土壤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饲用柠条的营养与生长研究。结果显示,施用磷肥的柠条干物质产量、氮(N)磷(P)钾(K)以及钙(Ca)铁(Fe)养分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明显提高;施磷可使柠条叶的N、P、K含量增加以及茎的N、P含量增加,却减少了柠条茎叶中Ca、Fe含量以及茎中K含量。不同施磷水平与干物质产量以及粗蛋白产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施磷可以调节饲喂柠条的Ca/P值,达到家畜日粮的Ca/P标准。结果还表明,180 kg/hm2P2O5是最佳的磷施用量,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与不施磷对照相比,干物质产量定植当年提高76.5%,第2年提高73.9%;粗蛋白产量当年提高83.97%,定植第2年提高91.05%。同时,该磷用量下柠条的Ca/P较理想。另外,结果分析还表明,柠条单纯作为饲料资源时,建议在养分管理上要隔年施1次磷肥,用量以P2O5180 kg/hm2为准,以满足柠条生长的营养需求和维持柠条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 饲用柠条 磷肥用量 柠条营养 石灰性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主推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SSR核心引物的筛选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选用10对SSR核心引物对18份山西省玉米杂交种进行DNA指纹分析,并综合考虑多态性和杂合率,认为umc1590和umc1196这2对引物可鉴定17个品种纯度,phi402893,phi102228,phi233376,p-phi072,umc1066和phi022也可作为纯度鉴定的引物。建议采用umc1590,phi402893,phi233376,phi022这4对引物对18个杂交种纯度进行检测。

关键词: 玉米 SSR 纯度鉴定 核心引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甘蓝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土壤环境及甘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种地温较沟种明显增加,垄种5,10,20 cm地温分别较同一层次沟种日平均增加2.08,1.61和0.50℃,且早晚温差明显增大;整个生育期,沟种较垄种0~20 cm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9%;收获时甘蓝植株性状、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是垄种显著大于沟种,所有处理以种植方式为垄种、密度为82 500株/hm2的处理产量最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密度 旱地 甘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原市小店区玉米“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在太原市小店区张花村进行玉米"3414"肥料效应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当地种植玉米的最高产量的施肥量、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并且比较了不同施肥模型的推荐施肥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配比的氮、磷、钾对玉米的产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个施肥因子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磷>钾。选用3种不同施肥模型得到施肥量不相同,其中三元二次模型和一元二次施肥模型拟合度合度最好,推荐量相差不大。

关键词: 玉米 “3414”试验 肥料函数效应 最佳施肥量 山西太原 小店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