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苹果树受冻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

山西果树 20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及其关系

农产品加工 2010

摘要:目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依然偏低,农业人口在我国占有较大比例,与发达国家3%左右的第一产业人口比率相比差距较大。如何提高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发展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的互动发展,以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业信息化 传统农业 信息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

中国电子商务 2010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无意地对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的会计报表以及对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审计后发表的不恰当的审计结论,造成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关键词: 内部审计 风险 防范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园艺设施内灌溉新技术简介

中国果菜 2010

摘要:由于园艺设施内的特殊环境,以及设施内的蔬菜、花卉等作物对环境水分条件的要求与大田作物、露地蔬菜和果树等完全不同,与其相适应,所采用的灌溉技术也有很大差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对氮肥的有效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山西襄汾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N)0~350 kg/hm2的范围内,氮肥显著增加了夏玉米生物量、产量和净收益;施用氮肥210 kg/hm2获得了最高产量(9 897 kg/hm2)和最高的净收益(14 970元/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 712 kg/hm2,增产率达20.9%,增收2 132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为8.2 kg/kg,同时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6%。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纯收益和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函数曲线,求得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94 kg/hm2。这将为山西省南部夏玉米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 产量 净收益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连作胁迫法探索绿豆耐连作育种方法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豆类忌连作,为克服食用豆连作带来的品质劣变,产量降低的风险,本研究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绿豆,通过连作胁迫的方法,筛选获得携带优良基因的候选单株,选育出耐连作的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

关键词: 绿豆 连作胁迫 育种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塑料薄膜包装对冷藏黑宝石李果实品质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以黑宝石李为试材,在冷藏条件下研究了5种塑料薄膜包装对其果实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03 mmPVC袋的果实品质最好;0.02,0.05 mm PE袋的好果率也在92%以上,但果实有轻微冷害,品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0.05 mmPVC和高渗CO2保鲜袋的保鲜效果最差,冷害和腐烂较重。与贮藏前相比,贮藏结束时,黑宝石李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有所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相对电导率有所上升,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黑宝石李 包装 冷藏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油菜高油9号及丰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摘要:高油9号油菜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芥菜型油菜品种,2006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届九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晋审油2006001。1品种来源1998年以蒙1008为母本,怀仁黄芥为父本配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石榴果实采后生理及果皮褐变机理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大籽石榴、泰山红、蒙阳红3个石榴品种为试材,对其采后生理及果皮褐变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后石榴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均呈递减的趋势,且随着贮藏期延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缓慢增加,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不同品种石榴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酚类物质的含量在贮藏前期有小幅升高后就逐渐下降;果皮褐变指数与酚类物质贮期变化呈负相关,与多酚氧化酶的相关度不高;3个石榴品种果皮褐变敏感性依次新疆大籽石榴,泰山红,蒙阳红。

关键词: 石榴 采后生理 褐变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丝黑穗病、抗败育高粱A_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_2Sx3197的选育

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1Tx3197曾经是我国广泛应用的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生理小种分化,该不育系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种逐渐失去了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抗性。同时该不育系小花败育日渐严重,制种产量极低,甚至造成绝收。为了改良A1Tx3197的抗病性及抗败育性,本研究利用A2保持系在A1位点含有A1育性恢复基因MS1MS1和在A1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的特点,以不育系A1Tx3197为轮回亲本,以含有抗丝黑穗病、抗败育基因的BV4为供体,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得到含有双抗基因的A2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在该材料自交的同时,用其对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细胞核代换,经过多代回交和自交,最终育成了抗丝黑穗病、抗败育的A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2Sx3197和保持系BSx3197(MS1MS1ms2ms2)。结果表明,新选育的不育系A2Sx3197在A1和A5细胞质背景下表现恢复,在A2、A3、A4、A6和9E细胞质背景下表现不育,丝黑穗平均发病率为0~0.8%,败育率为0~8.4%,抗丝黑穗病性、抗败育性明显优于被改良不育系,接近或达到抗源供体BV4水平;而在抽穗期、株高、穗长、穗宽、千粒重、穗粒重、粒色、壳色、穗形、穗型等主要性状方面与A1Tx3197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高粱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转育 抗丝黑穗病 抗败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