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辣椒雄性不育系选育初报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的杂种优势显著,杂交种比常规种增产,且抗逆性强,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当前,辣椒杂交制种多采取人工去雄标记法,费工时、成本高、种子纯度难以保证,妨碍了辣椒杂交一代种的广泛应用。利用辣椒三系法制种能简化制种程序、大幅降低制种成本、最大程度的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因而受到育种家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利用引进的辣椒雄性不育系,采用测交、回交和自交等方法成功筛选出2个保持系和3个农艺性状较为理想的恢复系,并大量进行雄性不育系的回交转育,以期选育出优良的不育系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辣椒 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 自交 测交 回交转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我国部分省区分布的野生果树进行了统计,对我国野生果树的利用途径和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我国野生果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野生果树 种质资源 分布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野生匍匐剪股颖POD等位酶位点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揭示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从而为促进中国野生草坪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核心种质资源的构建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品种选育过程中亲本选配、后代遗传变异程度及杂种优势水平的预测提供预见性的指导。试验以国外匍匐剪股颖品种KROMI为对照,对贵州三大地区的18份野生匍匐剪股颖材料POD等位酶位点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共检测到两个POD等位酶位点Pod-1、Pod-2。其中Pod-1有八条酶带,迁移率(RF)分别为0.031、0.046、0.065、0.088、0.111、0.131、0.163、0.183;Pod-2有四条酶带,迁移率(RF)分别为0.644、0.667、0.699、0.752;根据POD等位酶基因型分析结果,Pod-1位点等位酶四级结构为二聚体,Pod-2酶位点为单聚体。Pod-1位点含Pod-1a、Pod-1b、Pod-1c、Pod-1d四个等位基因,其中Pod-1a、Pod-1b、Pod-1c在材料中出现频率最高,为主导基因;Pod-2位点含Pod-2a、Pod-2b、Pod-2c、Pod-2d四个等位基因,其中Pod-2c出现频率最高,为Pod-2位点主导基因。根据试验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Ⅰ、Ⅱ、Ⅲ、Ⅳ四大类。

关键词: 匍匐剪股颖 POD等位酶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根分泌物对喀斯特地区土壤吸附磷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养分,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中碳酸钙是主要的磷吸附基质,使得喀斯特土壤中可利用的磷含量低。农作物根的分泌物在活化磷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平衡法模拟喀斯特地区土壤在有根分泌物存在时的磷吸附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根分泌物能抑制土壤对磷的吸附,即使得土壤中可供作物利用的磷增加。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反应能被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拟二级速率方程是描述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方程。

关键词: 玉米根分泌物 喀斯特地区土壤 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简单的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单孢分离方法

菌物研究 2008

摘要: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利用毛细管分离竹黄单孢菌株的方法。用毛细管吸有孢子液一端的轻印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印迹固定显微视野,快速确定单孢,简易地分离了竹黄单孢菌株。该方法值得推广到其它种类真菌的单孢分离工作中。

关键词: 竹黄 毛细管 单孢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杂交香稻香两优875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杂交香稻品种在贵阳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的技术,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2007年在贵阳市郊(海拔1350 m)对优质杂交香稻香两优875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栽插株数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家厩肥1000 kg/667m2作基肥,4月5日播种和秧龄50 d的条件下,施纯氮6.9 kg/667m2和栽插1万株苗/667m2的处理产量达681.8 kg/667m2,获得较好结果。并对香优875在高海拔1200~1400 m地区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杂交香稻 香两优875 施氮肥量 秧苗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与密度对马铃薯会-2产量影响的回归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氮水平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的试验方法,建立产量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进行主效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大于施氮水平,当施氮水平在212.25~384.90 kg/hm2,密度在36 698.70~84 040.80株/hm2范围时,理论产量可达27 555 kg/hm2左右。[结论]草原类草地的最佳施氮水平为212.25~384.90kg/hm2,栽培密度为36 698.70~84 040.80株/hm2。

关键词: 马铃薯 会-2 施氮水平 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果蔗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摘要:该文阐述了果蔗主要病虫害的田间症状,和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

关键词: 果蔗 主要病虫害 发生成因 综合防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冬作马铃薯高效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N∶P2O5∶K2O为1∶0.5∶2的肥料配比,氮素基准设4个水平:90、1351、80和225 kg/hm2,不施N肥为CK,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的差异。[结果]不同施肥水平下马铃薯主茎数、株高、块茎数量与产量差异显著。主茎数与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株高表现出"U"形变化趋势,N肥水平为180 kg/hm2时植株最矮;N肥水平为135 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64.9%。其次是90 kg/hm2,增产8.0%。[结论]该配方肥中N肥水平为90~135 kg/hm2时,对马铃薯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水平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喀斯特地区奶牛盛期能量和蛋白需求模型研究

饲料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处于泌乳盛期的1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和体质量等因素,将试验牛分为习用日粮组(对照组,采用当地养殖户饲喂的习用日粮)、标准日粮组和高日粮组,标准日粮组和高日粮组进行2×2因子交叉饲养试验。试验牛的日粮由苜蓿、野草、稻草和精料组成,其中标准日粮组能量和蛋白质的供给量按《中国奶牛饲养标准》(NY/T34—2004)的推荐量100%供给,高日粮组的供给量是饲养标准推荐量的120%。饲养试验共进行2期,每期正式期15d,预试期7d。通过试验研究,得到喀斯特地区奶牛盛期能量和蛋白质需求模型:NER盛期(kJ)=1.2097(356W0.75×k)+M×(0.4+15×Fat)×3138+△W×6.56×3138CPR盛期=1.3428(4.6W0.75×k)+(M×MPR/0.6)/(3/4.6)+250△W/(3/4.6)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能量 蛋白质 需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