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茄病虫害的主要症状及常用药剂简介(下)
《蔬菜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九、蕃茄根结线虫病主要症状:地上部看上去长势较差,严重时呈萎蔫状.早晚又能恢复正常;地下,即根部长有许多大小不同的肿瘤,也叫根结,开始根结为白色,后来变成淡褐色。常用的农药有: 1.滴滴混剂,每亩用药40公斤; 2.95%棉隆粉剂,每亩用药10公斤; 3.50%五氯硝基苯粉剂,每亩用药15公斤;


大木耳优良新品种的选育
《华北农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等手段,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大木耳优良新品种“北京大木耳”。该品种鲜耳生物学效率达到66.23%~68.90%,高产者达到82.08%。在耳片的形态和解剖上,也有增大、增厚等变化。


黄瓜幼苗在低温下相对电导率、SOD及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
《华北农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在低温下,原生质的透性遭到破坏,膜透性的变化明显出现在外部形态变化之前。植物组织的电导率的变化情况与组织外观受害程度是一致的。电导率作为一个指标已广泛应用于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之中。低温等许多逆境能降低活性氧清除剂SOD的活性或含量水平。自从McCord等人报道SOD的酶学特性以来,以SOD为中心的生物活性氧的代谢成为抗逆性研究的热点。为探明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在低温下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我们做了这个试验。


中国黄瓜枯萎病菌致病性小种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枯萎病是土传病害。根据Owen(1956)报道病原菌是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rum),戚佩坤等(1966)报道吉林省是瓜萎镰孢(F.bulbigenum),黄仲生等(1984)报道京郊枯萎病菌是尖孢镰孢(F.oxysporum),美国Armstrong等(1978)报道黄瓜枯萎病菌有3个致病性小种。作者从1985—1989年进行了中国黄瓜枯萎病菌致病性小种的鉴定,现简报如下。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新两熟制的探讨
《作物杂志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种植制度。由于全年热量条件难于满足一年两熟的要求,鲁、豫和冀南多采用麦垅套种玉米的办法,但在京津地区,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了解决两茬作物争热量的矛盾,前几年多采取冬小麦复种早熟玉米的办法,秋分节是种麦的适期,夏玉米必须赶在9月下旬收获。近几年来,由于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在热量更为紧张的华北北部边缘地带的


辽宁省九种类型沙棘果实营养成份分析
《北方果树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属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一个具有珍贵价值和多种用途的经济树种,果实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其维生素C、E、A、P及生育醇等含量都很丰富,居于一切果菜之首。果汁性质稳定,贮藏和运输方便。浓缩简单,可制成各种片剂或浸膏。对预防和治疗铅、磷、


建设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是以求取最佳综合效益为目的,以科学技术、农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现代化为内容,以高度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及社会化为特征的高水平农业。现代化商品生产基地是科学地组织技术和人才、合理分配投资、充分发挥各种经济形式积极性的模式。基地由中心企业及其腹地企业组成,前者的功能是农副产品的加工及为后者提供服务和示范。基地是以国营、集体企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的组合。实行以中心企业联结腹地,以点带面的现代化战略。


疏果剂敌百虫在‘金冠’苹果短果枝内的分布和对光合强度及产物分配的影响
《园艺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冠’苹果盛花后14天喷施1200ppm敌百虫可以引发落果,在短期内抑制幼果的生长。根据幼果在短果枝上的发育与坐果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中心果、初生边果和次生边果。~(14)C-敌百虫示踪实验表明,敌百虫在维管束和幼果中含量高。敌百虫喷施48小时后,短果枝莲座叶的光合作用显著地受抑制,同时运向幼果的~(14)C-同化物显著减少,光合作用在8至18天内恢复正常。作者认为,敌百虫疏果的机制是减弱“源”、“库”的强度,加剧短果枝内碳水化合物短暂缺乏,使较小的幼果因碳水化合物缺乏而减缓生长,直至脱落,达到疏果的目的。


葡萄病毒病及其无病毒苗的培育
《北方果树 》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是世界主要果树之一,其果实既可鲜食,又可加工、酿酒。但由于在生产上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尤其在我国主要以扦插繁殖为主以及地区间的盲目引种,致使葡萄病毒随之蔓延,日趋严重,已成为葡萄退化的一种主要病害。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葡萄病毒病已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发现能侵染葡萄的病毒有20多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它对于葡萄的危害仅次于真菌病害。病毒病害侵染葡萄造成的症状各异,可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卷曲、皱缩,黄化及果实粒小、挂果少、不着色及含糖量降低等症状。因此在国外培育葡萄无病毒植株已引起足够重视。我国在葡萄脱病毒研究方面虽作了一些工作,但尚不完善,未形成生产和严格的管理体系。本文结合我们对葡萄病毒病的调查及无毒苗的培育作一阐述,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