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茄子植物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分离纯化不同来源地茄子健株和青枯病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脂肪酸鉴定技术进行鉴定。共获得内生细菌18属28种,健株共分离到内生细菌15属23种,含量为5.96×105CFU·g-1。病株分离到内生细菌14属16种,含量为3.191×108CFU·g-,其中青枯雷尔氏菌含量为3.187×108CFU·g-。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细菌最多,其次为茎部,叶部最少。不同种植地来源的茄子健株内生细菌的种类数量有较大差异,来自晋江的健株分离到13属17种,来自东洋的健株分离到7属9种,而来自福清的健株仅分离到3属4种。来自晋江的植株内生细菌的SIMPSON(D)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H1)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632和3.5725,均高于来自东洋植株(D:0.9444,H1:2.7255)和福清植株(D:0.8333,H1:1.5)。而均匀度则以来自东洋植株最高(0.9708),来自晋江和福清的植株分别为0.9654和0.9464。不同生长环境下不同生长状态的茄子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该研究对于通过微生物标记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验意义,对于科学说明生防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航2号的选育与应用
《江西农业学报 》 2009
摘要:两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两系不育系SE21S与恢复系航2号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介绍了两优航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中国野生蘑菇属90个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90个中国野生蘑菇属菌株(其中44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为双孢蘑菇菌株)的总DNA进行SRAP和ISSR分析,获得了18条SRAP和12条ISSR标记条带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大体上可分为野生双孢蘑菇和野生蘑菇属其它菌株两大类群,其中来自川藏高原的41个野生双孢蘑菇按照采集地的不同聚为4个群,地域性差异比较明显;部分来自新疆、西藏的白色野生双孢蘑菇菌株新疆野生、AgX04和AgX042具有独特带型,与其它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相似值仅为10%~13%。


利用分子标记改良金23B白叶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来自IRBB23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感病的杂交稻三系不育保持系金23B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10个金23B抗白叶枯病改良系,并采用3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C5、KS-6-6、浙173)进行田间接种。结果表明:这些金23B改良系的背景恢复率高、抗病性强、可加速回交转育育成抗病的金23A,进而改良金23A配制的金优系列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
高磷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高磷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平磷处理(0.660mmol/LH2PO4-)相比,高磷处理(3.300~6.600mmol/LH2PO4-)植株生物量显著降低,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表观量子产量下降,暗呼吸速率提高,光合午休现象加剧;但高磷处理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假单胞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及酶作用机理
《水生生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从福州市某富营养化水库底泥中筛选出的假单胞菌M-6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接种量、温度、供氧量(转速)、pH值、微囊藻毒素MCLR初始浓度等条件因素对假单胞菌M-6降解MCLR的影响,并探讨假单胞菌M-6降解MCLR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0%时,菌体的降解效果较好,6d的降解率可达90%;降解反应的最适pH为7.0,最佳温度为30℃,摇床转速控制在150 r/min;MCLR初始浓度过高都将影响假单胞菌M-6对碳源和氮源的吸收和利用,最佳浓度为15.7 mg/L。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假单胞菌M-6降解藻毒素过程中,主要有3种酶参与反应,且这3种酶都是细胞内本身所含有的组织酶。
关键词: 假单胞菌 微囊藻毒素LR(MCLR) 生物降解 酶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生长、氮肥利用及菜地氮流失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通过一年三茬蔬菜(小白菜、空心菜和苋菜)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有机肥基施)对蔬菜株高、单株质量、产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菜地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2种施肥模式可改善蔬菜农艺性状,分别使蔬菜产量提高103%~219%和93%~226%、植株氮累积量增加153%~216%和231%~320%、氮肥利用率较高,与化肥基施处理相比,还可减少蔬菜种植期间菜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减少幅度分别为48.1%和46.5%,从而减少了菜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两种施肥模式应在今后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树干注射印楝素的动态研究
《华东昆虫学报 》 2009
摘要:本文主要以雪橙Citrus sinensis(Linn.)Osbeck cv.Xue Cheng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成年雪橙树对印楝素药液的吸收速率,印楝素注射雪橙树后在雪橙叶片中的富集和消解动态,结果显示:采用药水吸收系数评价雪橙树对印楝素水溶液的吸收速率和日平均吸药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雪橙树对印楝素水溶液的吸收速度在不同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以14时至15时为吸药量最高点,吸收值为35.8mL/h,该时段也是试验当天最高温度时段。日平均累积吸药量为221.8mL,药水系数为2.98。不同浓度印楝素注射雪橙树后,在叶片中的富集量和消解动态一致。印楝素富集量在注射后9~10天达到了峰值,注射后56天各注射浓度的雪橙树叶片中仍能检测到印楝素,而印楝素喷雾处理的雪橙树植株的叶片在药后7天即无检测量。


中国自由生活革螨调查报告(Ⅲ)(蜱螨亚纲:中气门目)
《武夷科学 》 2009
摘要:2007年在福建省武夷山采到革螨28种,其中福建省新纪录9种:巢集肤刺螨Pellonyssus nidi Guet Duan1991,叉形美绥螨Ameroseius furcatus Karg1971,峰革赛螨Gamasellus montanus Willmann1936,天目革赛螨Gamasellus tianmuensis Lianget Ishikawa1989,长江革鞍螨Gamasellodes changjiangensis Ma 2008,安氏囊螨Asca anwenjui Ma2003,海南囊螨A.hainanensis Maet Lin 2008,云南囊螨A.yunnanensis Maet Lin2 008和都匀革板螨Gamasholaspis duyunensis Chen,Guoet Gu 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