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缺铁条件下磷素水平对不同磷效率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缺铁地区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为材料,采用砂培方式研究不同磷/铁处理对不同磷效率大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分析农艺性状与大豆植株磷、铁性状的关系,以及磷、铁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并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对不同磷/铁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R5期的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叶片干重、茎干重、荚干重、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磷/铁为300∶30处理下。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磷高效基因型大豆R5期的地上部干重与R8期籽粒铁/磷浓度比呈正相关关系;磷低效基因型大豆R5期的地上部干重与R3期叶片磷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磷高效和磷低效基因型的单株粒重均与R8期籽粒铁浓度有关,但R8期籽粒铁浓度对两种基因型的作用相反,表明R8期籽粒铁浓度是影响低铁条件下不同品种单株粒重差异的重要指标。利用因子得分综合评价发现,磷/铁为1~10时,随着磷/铁比值的增大,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的ACE值随之升高,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的ACE值随之下降。综上,缺铁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磷/铁为300∶30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好,磷低效基因型大豆在磷/铁为30∶30处理下的综合表现最好。

关键词: 磷高效 磷低效 农艺性状 磷浓度 铁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生防细菌筛选及其与病原菌侵染垫形成的关系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吉林省水稻纹枯病样中分离筛选出对立枯丝核菌AG-1A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通过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并采用离体侵染试验和温室防治试验测定筛选生防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在显微镜下观察生防菌株预处理后接种病原菌的水稻叶片表面的菌丝生长情况,分析其生防机理。结果显示,从水稻纹枯病样中共分离获得35株菌株,其中菌株ND11对立枯丝核菌AG-1A的抑制率和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为74.12%和31.50 mm。基于gyrB基因序列分析最终将菌株ND11鉴定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该菌株能够减缓立枯丝核菌AG-1A的侵染速度,抑制其侵染垫的形成,对水稻纹枯病的温室防效达70.69%以上。表明短小芽胞杆菌菌株ND11能够通过抑制立枯丝核菌侵染垫的形成来防治水稻纹枯病,且防效较好,具有开发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雨对吉林省黑土区雨养春玉米农田氮磷淋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林省黑土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基地,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较大.因此,掌握吉林省黑土区降雨与农田氮磷淋溶的关系,对区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吉林省4个面源污染监测点,于2016—2019年春玉米季对降雨情况、淋溶量、淋溶液氮磷浓度及淋溶强度等进行了动态监测,系统分析了吉林省黑土区自然降雨与农田氮磷淋溶的关系.结果表明:1)吉林省黑土区降雨年际间和监测点间差异较大,年际间波动在424~554 mm,春玉米全生育期平均降雨量为475 mm;不同监测点降雨量大小依次为通化(593~785 mm)>公主岭(512~699 mm)>梨树(305~434 mm)>农安(197~342 mm).2)淋溶量和降雨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雨强度每增加10 mm·(24h)?1,淋溶量增加1.81 mm.全生育期(4—10月)降雨量与淋溶次数、淋溶概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00 mm,淋溶次数约增加3次,淋溶概率上升6%.当全生育期降雨量超过74 mm时,淋溶概率增加,可能引起淋溶;而当全生育期降雨量达到217 mm时,淋溶次数增加,可以发生淋溶.产生淋溶的降雨等级一般以中雨(10~24.9 mm)和大雨(25~49.9 mm)为主.3)淋溶量和淋溶液总氮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磷浓度无明显相关关系.4)总氮淋溶强度与降雨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雨强度每增加10 mm·(24h)?1,总氮淋溶强度增加0.73 kg·hm-2,而总磷淋溶强度与降雨强度无明显相关性.由此可见,吉林省黑土区农田在春玉米雨养条件下以氮素淋溶为主,且与降雨密切相关,应因地制宜采取农艺措施在源头上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为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黑土区 降雨 氮磷淋溶 春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田养鹅"模式下的玉米植株苗期生长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生产模式对玉米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以玉米田养鹅(RGC)生产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对杂草群落状况和苗期玉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杂草群落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略低,处理间差异不显著;RGC处理玉米植株叶长、叶宽、叶面积、茎粗、鲜重、干重均高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RGC处理株高极显著高于对照,RGC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RGC处理玉米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经过连续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后,玉米田养鹅有助于总体上改善苗期玉米的植株生长状况,而秋季玉米产量的降低则是由于后期管理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 玉米田养鹅 玉米 苗期 杂草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兼业经营的生成条件、效应及其演化方向

经济学家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农户兼业经营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使农业生产在较大程度上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威胁,从而兼业经营成为影响农业经营效率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本文解析了农户兼业经营的生成、效应及演化方向。农户兼业经营发轫于传统农业社会,但与现代社会的农户兼业经营存在迥然不同的属性。农户兼业经营的生成是内外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农户兼业经营衍生出的正效应主要表现为:农民就业的蓄水池,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成本。其负效应主要表现为:弱化农业经营并滞缓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工家庭支付了巨大的情感成本,削弱了农户环境保护行为。化解负效应可行的思路是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并实现同质化的市民待遇,在合理补偿的前提下推进土地承包权退出,完善现有的兼业经营,以合理引导农户兼业经营的演化方向。

关键词: 农户兼业经营 生成条件 效应 演化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比较优势下的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摘要:吉林省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2018年水稻、玉米、大豆3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所有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7.99%,其中仅玉米就占了69.59%,经济作物所占比重较小.该文通过测算2014—2018年吉林省东、中、西各区域主要农作物的平均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分析玉米、水稻及大豆3种粮食作物在吉林省东、中、西部的比较优势差异,进而提出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方向.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种植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吉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草莓品种在吉林公主岭引种试验

中国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吉林省推广的草莓品种,丰富吉林省设施草莓品种结构,促进吉林省草莓产业的发展,以‘红颜’‘艳丽’为对照,观察‘妙香7号’‘妙香3号’‘圣诞红’‘隋珠’‘天仙醉’5个草莓品种在吉林省公主岭地区的引种表现,对其物候期、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果实品质、产量、抗病虫能力及畸形果率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妙香7号’和‘圣诞红’2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适合在吉林省推广栽培。

关键词: 草莓 吉林 公主岭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低温生物发酵下的冬季油菜生产效果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摘要:在冬季温室内应用西藏耐低温生物菌群进行堆肥发酵,并以无堆肥温室作为对照,对温室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油菜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监测分析,来明确耐低温菌剂处理后的生物发酵技术在油菜上的生产效果.结果表明:发酵温室的温度始终高于对照温室,其中后期的处理间温度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期发酵温室的室内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试验结束时发酵温室内油菜株高和茎基粗分别为13.4 cm和0.61 cm,比对照高3.93 cm和0.14 cm;发酵温室内的油菜平均产量和总收入分别为6.8 kg/m2和15.64元/m2,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温室内进行低温下的生物质发酵,能够提高温室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促进油菜生长,进而提高油菜产量,实现生产收入倍增.

关键词: 生物发酵 耐低温 堆肥 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利用2017—2018年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及2019年的大田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东方黏虫Mythimna seperata和玉米大斑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并于收获期对间作作物产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单作玉米相比,以被害株率、百株蛀孔数和百株活虫数为指标,玉米大豆间作对1代亚洲玉米螟种群数量和为害程度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降低2代亚洲玉米螟虫口数量和为害程度;且玉米大豆间作对东方黏虫为害株率和百株活虫数以及玉米大斑病的病情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作玉米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玉米百粒重虽然降低,但玉米单位面积产量能够提高9.95%以上。表明玉米大豆间作能够显著降低2代亚洲玉米螟为害,并提高单位面积玉米产量。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亚洲玉米螟 东方黏虫 玉米大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蘖洋葱对西式香肠品质及储藏特性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21

摘要:为研究不同添加量分蘖洋葱对西式香肠品质的影响以及储藏期内产品特性的变化,在西式香肠加工中,分别添加10%、20%(以原料肉计)分蘖洋葱汁,同时以未添加分蘖洋葱汁处理为对照,分析产品的色差、质构、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并通过硫代巴比妥酸值来评价西式香肠在储藏过程中的脂肪氧化程度。结果表明:添加分蘖洋葱汁的西式香肠亮度值增加,红度值有所降低;添加10%分蘖洋葱汁能够显著降低香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提高香肠的黏着性,同时还可以保持香肠的弹性不变,使香肠具有良好的口感。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产生明显变化,储藏期间脂肪氧化程度随着分蘖洋葱汁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分蘖洋葱汁的添加不仅改善了西式香肠的色泽、口感和风味,同时抑制了西式香肠在储藏期间的脂肪氧化,这为西式香肠的生产及储藏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分蘖洋葱 西式香肠 品质 储藏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