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适宜大中拱棚栽培的甜椒新品种冀研6号简介
《蔬菜 》 2000
摘要:冀研6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甜椒一代杂种,在近2年的大中拱棚生产示范中,表现为早熟、优质、抗病、高产、经济效益高,深受农民欢迎。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特征特性 早熟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较开展,第11节左右着生第1花,结果率高,果实灯笼形,果色绿,果面光滑而有光泽,果形周正,果大肉厚(0.5cm),耐贮运,商品性好,抗病毒病,较抗炭疽病和疫病,大中拱棚栽培,每667m2产量4000kg,高产可达5000kg。是一个果大肉厚类型的早熟品种,喜欢果大肉厚地区均可种植。 二、栽培要点 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大中拱棚栽培,12月中下旬日光温室或小暖室育苗,3月中下旬带蕾定植,密度为每667m2栽4000~4500穴,每穴双株,定植地块每667m2施腐熟鸡粪3~4m3,或圈肥6m3,磷酸二铵50~100kg,硫酸钾20kg,尿素10kg作为基肥,定植后40天左右开始采收,生长期内及时洗水追肥,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适宜大中拱棚栽培的甜椒新品种冀研6号简介@范妍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050051


霜脲氰与不同杀菌剂混配对两种霜霉病菌的增效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叶盘法(定量喷药)测定霜脲氰与不同杀菌剂混配对黄瓜和葡萄霜霉病菌抗甲霜灵菌株的增效作用,证实了霜脲氰加代森锰锌或二者再加恶霜灵以不同比率混配对黄瓜、葡萄霜霉病菌均明显增效,发现了霜脲氰与碱式硫酸铜1:8混配对黄瓜霜霉病菌增效,霜脲氰加代森锰锌(1:8)或再加恶霜灵(1:8:1)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增效作用随着供试菌株对甲霜灵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强。霜脲氰与代森锰锌1:7混配以保护、治疗、铲除方式处理黄瓜叶盘,对黄瓜霜霉病菌均表现增效。
关键词: 霜脲氰混合物 黄瓜霜霉病菌 葡萄霜霉病菌 增效作用 叶盘法


缺磷胁迫对小麦根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1 At表达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用液培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对小麦 (Triticumaes tivumL .)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介质磷水平的提高 ,小麦根轴长度和植株生长素浓度均降低。在低磷条件下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 (TIBA)处理后 ,小麦的根轴长度明显降低 ,表明生长素参与了缺磷小麦根轴生长的调控。缺磷小麦根部生长素浓度的提高诱导了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1At的表达 ,促进了根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并驱动了根的生长
关键词: 小麦根系 缺磷胁迫 生长素 cyc1 At基因表达


冬小麦对除草剂莠去津反应敏感性及其遗传控制
《华北农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2 4个冬小麦品种 (或品系 )为试材 ,研究测定了冬小麦对莠去津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在苗前土壤喷 30 0 0mL/hm2 莠去津的条件下 ,出苗后 30d有 6个品种表现不敏感 (T) ,7个品种表现中感 (MS) ,4个品种表现中抗 (MT) ;小麦根部受莠去津的为害重于地上部。观察了不同反应型小麦品种之间杂种F1、F2 和BC1的敏感和不敏感植株分离比例 ,小麦对莠去津反应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与细胞质基因无关。该基因属单基因遗传 ,敏感性为隐性 ,不敏感性为显性。研究了莠去津对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 ,低浓度莠去津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影响 ,高浓度莠去津降低了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无论培养基中的浓度高低 ,莠去津对继代培养中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都有影响


Aceria malherbae防除打碗花的初步研究
《杂草科学 》 2000
摘要:1999年 10~ 11月在加拿大列桥试验站利用一种螨 (Aceriamalherbae)控制打碗花进行了研究 ,初步判定在实验室条件下Aceriamalherbae可将打碗花 (CalystegiahederaceaWall.)作为一种寄主 ,并有希望成为控制打碗花的潜在生物防治因子
关键词: Aceria malherbae 打碗花 生物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