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大菱鲆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维生素A添加量为0(对照组)、10 000IU/kg(1万组)和80 000IU/kg(8万组)的3种人工配合饲料饲养大菱鲆Scophthamus maximus亲鱼8个月,通过比较各饲料组亲鱼平均相对产卵量、卵子上浮率、受精率、孵化率、卵子与仔稚鱼的大小等,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维生素A对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万组卵子上浮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1万组差异不显著(P>0.05);8万组初孵仔鱼体长2 684.1±24.91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 562.3±30.00μm(P<0.05),与1万组2 484.2±56.16μm差异不显著(P>0.05);卵子中n-3HUFA、n-6HUFA的含量和性腺中维生素A的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8万组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活力为91.88U/ml,显著高于对照组70.57U/ml(P<0.05)。

关键词: 大菱鲆 亲鱼 维生素 A 繁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虹彩病毒β-丙内酯灭活方法的研究

淡水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BPL)灭活大鲵虹彩病毒(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GSIV)的最适条件,研究了BPL对GSIV的灭活方法。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025%、0.05%、0.1%、0.2%的BPL灭活细胞培养的GSIV,4℃条件下分别灭活24 h、48 h、72 h、96 h,通过细菌培养、细胞培养、病毒核酸PCR扩增以及鱼体感染试验进行灭活病毒的安全性检验,确定最适灭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GSIV经终浓度为0.1%的BPL 4℃灭活处理72 h后可完全灭活病毒,灭活病毒无细菌污染,接种对GSIV敏感的鲤上皮瘤细胞系(EPC)细胞无细胞病变效应(CPE)出现,病毒主衣壳蛋白(MCP)基因特异性引物PCR反应未扩增出靶基因产物,灭活病毒对健康大鲵的感染试验未出现疾病症状。灭活效果检测结果表明,与未灭活GSIV相比较,最适灭活条件下的GSIV结构蛋白与抗原性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显示BPL可用来灭活GSIV,本研究确立了BPL灭活GSIV的最适条件,为大鲵虹彩病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虹彩病毒 β-丙内酯 灭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镜鲤眼径及眼间距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镜鲤(Cyprinus carpio L.)全同胞家系68个个体,分析其眼径(ED)和眼间距(EC)与164个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末端序列来源的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结果164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401个等位基因,463种基因型,利用GLM模型对每个标记与对应的性状做回归分析,Permutation 10 000次检验结果显示,共22个微卫星标记分别与眼径和眼间距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CAFS1526等6个标记仅与眼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AFS0882等11个标记仅与眼间距显著相关(P<0.05),而CAFS1298等5个标记与两个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AFS1298和CAFS1423与2个性状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用SPSS13.0的Duncan's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标记与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型,进一步将与眼径和眼间距显著相关的标记整合到遗传连锁图谱上,其中9个微卫星标记与眼径或眼间距的QTL定位结果一致,其可解释表型变异率在13.3%-20.9%.

关键词: 镜鲤 眼径 眼间距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粉作为鲟鱼饲料蛋白源的营养和氟含量的分析

海洋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商品南极磷虾粉、自制冻干南极磷虾粉和南极磷虾肽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以6种鲟鱼肌肉为参比蛋白,利用3种营养评价指标(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关联度分析法)评价了这3种磷虾粉作为鲟鱼蛋白质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对3种南极磷虾粉的氟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3种南极磷虾粉平均粗蛋白含量在61.73%~67.13%,粗脂肪含量在3.56%~4.56%,灰分含量在15.56%~17.15%,达到了一级品甚至是特级品的指标。总氨基酸含量达51.46%~58.75%,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3.69%~28.51%,三者必需氨基酸总量与粗蛋白的百分比为45.09%~47.94%;呈味氨基酸总量为18.60%~21.19%,占总氨基酸的比例达到了36.07%~36.17%。从必需氨基酸指数方面看,3种南极磷虾粉都为优质的蛋白源。同时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和关联度分析法,3种南极磷虾粉对于鲟鱼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性较好,相关系数和鱼粉相差不大,且要高于豆粕。氟含量方面,自制的冷冻冻干南极磷虾粉氟含量最高(2 382.83±112.43 mg.kg-1),其次为商品南极磷虾粉(1 122.73±62.82 mg.kg-1),而经过酶解后南极磷虾肽粉的氟含量(65.19±5.08 mg.kg-1)则显著下降,低于欧盟标准(350 mg.kg-1)。综合来看,3种南极磷虾粉氨基酸平衡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氟含量可通过一定方法降低,南极磷虾是一种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的优质资源。

关键词: 南极磷虾粉 氨基酸 营养 氟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汛期特征及影响因子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长江口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洄游群体渔获规格及汛期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2006-2011年单船全汛期捕捞量为93.3-769.5 kg,年均值为481.5 kg;日均捕捞量为6.2-26.5 kg,均值为18.5 kg;总捕蟹个数为984-7547只,均值为4 129只;平均体质量为89.5-114.5 g/ind,均值为100.7 g/ind;雄蟹比例为65.80%-80.54%,均值为74.35%;2006-2011年单船全汛期捕捞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峰值出现于2010年;平均体质量则先升后降,峰值出现于2008年.各年汛期内最高日捕捞量基本出现于12月初,其中最早出现于11月24日(2009年),最晚出现于12月12日(2010年).初汛期、旺汛期和尾汛期捕捞量比例分别为4.25%-38.48%、37.92%-72.81%和1.77%-34.00%.各年汛期内初汛期渔获物中大规格个体所占比例较高,雄蟹比例显著高于雌蟹;随着汛期后延,小规格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总体渔获规格呈下降趋势,同时雌蟹比例逐渐增加,雌雄比例相对接近.水温和潮汛与捕捞量关系密切,通常水温降至13℃附近时开始进入旺汛期,各年份最高日捕捞量对应的水温介于10℃至13.5℃之间,平均为11.7℃;调查期间小潮期捕捞量占汛期总捕捞量的比例显著高于大潮期,其中小潮期捕捞量比例最高为95.79%(2008年),最低为73.41%(2010年).

关键词: 九段沙 中华绒螯蟹 渔汛 水温 潮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育珠对合浦珠母贝N19和Prismalin-14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为探讨育珠对壳基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开展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N19和Prismalin-14基因在育珠贝和非育珠贝中的荧光定量表达研究。结果显示,N19和Prismalin-14在育珠贝与非育珠贝的闭壳肌、肝胰脏、性腺、肠、鳃等组织中均无表达,在外套膜均有表达;N19在珍珠囊表达,而Prismalin-14则不表达。N19与Prismalin-14在育珠贝外套膜的表达量均大于非育珠贝,表明育珠可能对某些壳基质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Prismalin-14在育珠贝外套膜的表达量最高(P<0.01),是非育珠贝外套膜Prismalin-14的1.23倍,是育珠贝外套膜N19的25.04倍,是非育珠贝外套膜N19的41.04倍,推测在珍珠贝生长过程中,对Prismalin-14的需求量可能比N19大。N19在育珠贝珍珠囊中表达量最高(P<0.01),是育珠贝N19外套膜的11.58倍,是非育珠贝外套膜的18.97倍,推测在珍珠形成的过程中,对N19的需求量可能比贝壳自身生长对N19的需求量大。

关键词: 壳基质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组织表达 育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溢油事故对水产养殖损害评估方法的探讨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溢油事故对养殖生产损害缺少系统评估方法的现状,结合溢油事故实例,探讨溢油事故对养殖生产损害评估指标、方法与程序,提出溢油事故对养殖生产损害评估指标体系由溢油事故污染指标子体系和水产养殖损害评估子体系两部分构成。其中,溢油事故污染指标子体系包括溢油品种特征、溢油时间特征、溢油空间特征、溢油动态特征、溢油区环境特征和溢油防范措施,水产养殖损害评估子体系包括养殖产量与经济损失、养殖设施污染损失、清污与防护措施、调查与评估。同时提出溢油事故对养殖生产损害评估程序在不同情形下各指标参数的选取方法。

关键词: 环境学 溢油事故 水产养殖 损害 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X3的环境适应性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不同环境因子,包括温度、盐度、pH、碳源、C:N等的变化对菌株的生长和脱氮能力的影响以及该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8℃、盐度30、pH8.5、乙酸钠为碳源、碳氮比10:1;在盐度20~80、温度25~37℃、pH7.5~9.5、碳源为葡萄糖或乙酸钠、碳氮比5:1~15:1环境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脱氮效率均可达到80%以上;在盐度为150的培养液中仍能生长。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仅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多粘霉素B敏感,对其余27种常用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研究结果说明,该菌株对海水养殖环境适应性良好,在海水养殖水质处理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盐单胞菌 生物脱氮 环境适应性 海水养殖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E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初始体质量(7.27±0.40)g的青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维生素E(VE)有效含量分别为14.36(对照组)、25.14、37.66、62.97、113.92和210.45 mg/kg 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养青鱼幼鱼8周后,根据生长情况选取对照组、62.97和210.45 mg/kg VE组进行24h氨氮胁迫(20 mg/L),研究VE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折线模型分析表明青鱼有效维生素E需要量为45.00 mg/kg.肌肉、肝脏和血清VE含量与饲料中VE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当饲料VE含量超过113.92 mg/kg时,肌肉和肝脏VE含量均达到饱和.VE对鳃丝Na+/K+-ATP酶活性(NKA)和血清皮质醇(COR)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VE含量的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MDA)呈下降趋势.氨氮胁迫对各处理组肌肉VE含量和血清CAT活性无影响,但肝脏V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62.97和210.4 5 mg/kg VE组血清VE水平有所升高.在胁迫后,对照组血清T-SOD、鳃丝NKA活性显著降低,皮质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62.97和210.45 mg/kg VE组T-SOD、NKA活性和皮质醇含量在胁迫前后无显著变化.各处理组MDA含量在胁迫后虽均显著升高,但210.45 mg/kg VE组在胁迫后MDA含量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青鱼幼鱼获得最大生长的有效维生素E需求量为45.00 mg/kg,且较高VE能有效提高青鱼机体免疫力,缓解氨氮胁迫对青鱼机体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维生素E 青鱼 生长 免疫 抗氨氮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磷短期暴露对翡翠贻贝的毒性效应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三唑磷(triazophos,OP)短期暴露下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在OP胁迫下,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胁迫前期均被抑制,随时间延长活性被诱导。低质量浓度OP(0.4 mg·L-1和2 mg·L-1)使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高质量浓度(10 mg·L-1)GST活性降低。OP能诱导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产生,而高质量浓度(10 mg·L-1)也能抑制GSH产生。受OP胁迫影响,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丙二醛(MDA)均升高。内脏团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而外套膜T-AOC会被OP所诱导。转入清水恢复72 h后仅外套膜MDA有所恢复。结果表明OP短期暴露会对翡翠贻贝抗氧化系统造成损伤。

关键词: 三唑磷 短期暴露 翡翠贻贝 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