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0%英赛丰EC防治苹果黄蚜药效试验
《河北农业科学 》 1999
摘要: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on der Goot)属同翅目,蚜科,体黄至黄绿色,尾片腹管黑色。以成虫、若虫在果树芽、叶、嫩梢反面吸食汁液为害,是河北省苹果幼树上的重要害虫。生产中多年采用氧化乐果EC进行防治,由于长期高强度地单一用药,苹果黄蚜已对氧化乐果产生了抗性。为解决生产中这一难题,特立题于1998年进行了10%英赛丰EC防治苹果黄蚜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京、津、冀、鲁、豫主要玉米优势种质组合模式及其演化趋向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本模式主要有四×L、四×R、旅×L、旅×R与四×获5 种;复合模式则包括由诸多多元复合种质构成的如四( 获×L) 、R( 四×旅) 等。复合模式在玉米杂优育种中渐趋突出。应用基本模式良好的融合性构建复合模式,代表了优势种质组合模式演化的基本趋向。发掘、创新现有种质资源,引入美国玉米带和热带- 亚热带优势种质组合模式及其相应种质,分别与京、津、冀、鲁、豫优势种质组合模式的相应种质对应进行“温×热”互导,是优势种质组合模式演化的两条主要途径。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
《遗传学报 》 1999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RAPD标记(OPH17(1400))、SCAR标记(SCAR(1400)和SCAR(1265))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小麦抗病育种材料中的抗白粉病Pm21基因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利用随机引物OPH17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3~5次重复共372次RAPD扩增中,有28次(7.53%)未获得扩增产物,有21次(5.64%)扩增结果难以判断目标片段OPH17(1400)的有无,说明RAPD标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较差,在育种中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而在利用SCAR标记共488次PCR扩增中,均可以扩增出与Pm21基因连锁的多态性SCAR(1400)或SCAR(1265)目标片段,说明SCAR标记是稳定、准确、可靠的DNA分子标记,可应用于育种群体中Pm21基因的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利用RAPD和SCAR标记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抗白粉病育种群体中抗病基因Pm21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DNA分子标记与植株的白粉病抗性表现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标记辅助的向农艺亲本的回交转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经多代回文改良,未发现簇毛麦6VS染色体臂与普通小麦染色体的重组。
关键词: Pm21 RAPD SCAR 荧光原位杂交 标记辅助选择 白粉病 小麦抗病育种


提高家蚕有色茧经济性状研究初探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用颜色遗传稳定、经济性状较差的黄茧家蚕品种与经济性状较好的现行白茧家蚕品种杂交,培育成经济性状优良、颜色稳定、茧层颜色分布改善的一代杂交种。其全茧量平均比原种提高71.32%,茧层率提高29.71%,平均纤度为3.23D,其他指标均符合生丝原料茧要求。


葡萄扇叶病毒病试管内微嫁接快速检测研究
《河北果树 》 1999
摘要:以试管内微嫁接快速检测的方法,对已知带葡萄扇叶病毒的标准毒株进行了微嫁接快速检测。在培养室条件下,微嫁接株经过2~3月的培养,80%以上的微嫁接株有典型的扇叶症状表现。与传统的田间指示植物检测相比,大大缩短了检测所需的时间。
关键词: 葡萄扇叶病;试管内微嫁接;检测


20%康福多SL防治梨木虱药效研究
《河北林果研究 》 1999
摘要:为筛选高效低毒的农药新品种,进行了20%康福多SL防治梨木虱的试验研究。经过2a田间试验,表明它对梨木虱有特效。其1000~5000倍液常规喷雾,用药后1d防治效果可达94.0%~96.5%。该药剂还可兼治其他刺吸性害虫
关键词: 康福多;梨木虱;防治


利用雄性不育系选育甜椒一代杂种冀研4号
《中国蔬菜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英格拜 尔甜椒中 选育出 核型甜椒 雄性不 育两用系 A B91 ,从 美国 引进 的甜 椒材 料经单株多 代自交 选出自交 系 M D,二 者经杂交 配制成中 熟甜椒 一代 杂种 冀研4 号。该 品种 生长 势强,叶片较大 ,果 实 灯 笼 形, 果 面 光 滑 而 有 光 泽, 平 均 单 果 质 量 96 g , 最 大 单 果 质 量 150 g , 果 肉 厚0 .55 cm ,抗病 毒病 和日 灼病, 一般 每667 m 2 产量 3 500 kg 。 适宜 春季 露地 地膜 覆盖 栽培 和大 中拱棚栽培 。


肌醇磷脂信息传递系统在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
《果树科学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士’、‘国光’苹果的花粉为试材,研究肌醇磷脂信息传递系统在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肌醇磷酸脂酶抑制剂Li+ 、蛋白质激酶抑制剂H7 能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且随其浓度提高,抑制效应增强;Li+ 的效应可被外加肌醇逆转。磷脂酶(PLC)抑制剂新霉素仅在高浓度时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此外,上述抑制剂在高浓度时对花粉萌发的初始阶段具显著的抑制效果。加速磷脂酰肌醇分解的脱氧胆酸钠能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促进肌醇磷脂降解的2 ,4D的作用很小。由此表明,肌醇磷脂(PI) 信息传递系统可能参与了苹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并可能在花粉萌发的启动过程中具重要调节作用。
关键词: 苹果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肌醇磷脂信息传递系统 Ca~(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