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诊断与防治药剂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努尔孜亚

作者: 努尔孜亚;郝敬喆;魏鹏;贾文捷;管建华;王玉华;盖庆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食用菌;黄褐斑病;致病性;抑菌测试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12 年 49 卷 12 期

页码: 2234-22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新疆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是对平菇、阿魏菇商品价值有危害性的病害。研究明确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特性,为进一步防治该病害打好基础。【方法】对采集的病株、病果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应用点蚀测试评估方法测定菌株的致病性;通过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检测确定病原的归属;室内抑菌毒力测试。【结果】供试菌株对供试双孢菇具有致病性差异,表现为菌株之间存在差异性。菌株形态特征:菌落乳白色,圆形,平展,表面光滑,有光泽,边缘平整,具明显的荧光反应。【结论】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病原菌是托拉斯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室内抑菌毒力测试结果20%叶枯唑WP<20%噻菌铜sC<72%农用链霉素。但考虑药害残留,新制备杀细菌剂是较好选择。

分类号: S436.46

  • 相关文献

[1]稳定型双组份SO_2-ClO_2保鲜剂的研究及应用. 张玉丽,程琳琳,郭芹,王吉德,车凤斌. 2012

[2]稳定型双组份SO2-ClO2保鲜剂能研究及应用. 张玉丽,程琳琳,郭芹,王吉德,车凤斌,吴斌. 2012

[3]关于新型优质食用菌栽培的研讨. 张晓艳,孙敏杰,刘丹,温健. 2011

[4]土壤与人工食用菌生产的关系. 林陈强,林戎斌,郑永标,陈济琛. 2007

[5]苏州地区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张青,谢立群,邓金花,顾俊荣. 2009

[6]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的农药残留. 张晓艳,孙敏杰,刘丹,温健. 2011

[7]香茹保鲜技术. 曹德宾,李艳秋. 2008

[8]食用菌科技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王瑞霞,于荣利,朱丽娜. 2010

[9]有关食用菌栽培废弃物的再利用方法研究. 张晓艳,孙敏杰,刘丹,温健. 2011

[10]我国食用菌菌种管理技术标准解析. 张金霞,黄晨阳,胡清秀. 2007

[11]食用菌育种方法. 张维东,谭笑,滕星,刘迎春,杨大海,凤鹏,姚丽影,谢江波. 2017

[12]食用菌液体菌种在生产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张翠霞,孟庆国,冯华,陈丽媛,孟宪志,李莉. 2004

[13]食用菌多糖提取技术研究概况. 孙靖轩,王延锋,王金贺,史磊,刘姿彤,潘春磊. 2012

[14]离子束注入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孙国琴,邢丽萍,王玉芬,朱晓清,王蕴华. 2011

[15]新型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李赞. 2018

[16]天津市林地食用菌发展概况及探讨. 周永斌,刘连强,訾惠君,李凤美,张志军. 2014

[17]食用菌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以福州市“菜篮子工程”为例. 周江梅,曾玉荣,刘新永,翁志辉,郑百龙. 2010

[18]对连云港市食用菌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李冠喜,葛彩虹. 2011

[19]关于食用菌调味料分类的探讨. 张晓艳,孙敏杰,刘丹,温健. 2011

[20]贵州“皇竹草—石漠化治理—食用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探. 朱森林,张爱华,魏善元,陈旭,杜慕云.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