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的种群结构及地理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田梦

作者: 田梦;贾文捷;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罗影;贾培松;倪志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阿魏菇复合群;白灵侧耳;阿魏侧耳;地理分布

期刊名称: 新疆农业科学

ISSN: 1001-4330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996-100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保有量等,为野生阿魏菇资源保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普查和样方调查相结合方法,采集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收集菌株进行种类鉴定,运用统计学分析,阐明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的种群组成、地理分布和自然保有量等。【结果】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资源由白灵侧耳和阿魏侧耳两个种群组成,白灵侧耳为优势种群,占鉴定总数97.23%,阿魏侧耳为弱势种群,占鉴定总数的2.77%;野生白灵侧耳种群广泛分布在新疆石河子市、托里县、裕民县、额敏县、福海县、富蕴县和青河县等7个区域,而野生阿魏侧耳种群仅分布在托里县、裕民县和额敏县等3个区域;野生白灵侧耳资源自然保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分布区差异明显,其中石河子市、托里县和额敏县下降幅度最大,样方内年度采集数量最低年份只有0~1株,保育形势严峻;野生阿魏侧耳资源自然保有量极少,5年内在3个分布区样方内仅采集到3株野生菌株,保育形势尤为严峻。【结论】新疆野生阿魏菇复合群由白灵侧耳和阿魏侧耳2个种群组成,白灵侧耳为优势种群,且为广布种;野生白灵侧耳和阿魏侧耳资源自然保有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分类号: S646

  • 相关文献

[1]阿魏侧耳菌丝生长对碳、氮营养需求的研究. 宫志远,于淑芳,曲玲. 2002

[2]阿魏侧耳(Pleuratus ferulae)产漆酶条件的优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金晓婷,张志勇,杨栋,余向阳. 2016

[3]阿魏侧耳优良菌种选育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付超,周雪玲. 2007

[4]白灵侧耳(白灵菇)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谭笑,滕立平,路杨,李莉,李慧,温嘉伟,李玉. 2015

[5]白灵侧耳菌渣中漆酶的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 刘芹,崔筱,孔维威,段亚魁,袁瑞奇,韩玉娥,康源春. 2019

[6]外源一氧化氮提高白灵侧耳菌丝耐热性生化途径分析. 孟利娟,孔维威,邬向丽,刘秀明,黄晨阳,张金霞. 2015

[7]白灵侧耳优良菌株筛选及ITS序列标记. 李雪玲,唐利民,姚一建,姜邻,鲜灵. 2004

[8]白灵侧耳野生种质群体生长发育相关性状评价. 杨雅舒,汪颖,高巍. 2021

[9]河南省白灵侧耳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 孔维威,袁瑞奇,康源春,张玉亭,周舒浩,常晓超,刘洋洋. 2022

[10]温度胁迫对白灵侧耳菌丝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刘秀明,郑素月,图力古尔,黄晨阳,张金霞. 2010

[11]矿质元素对白灵侧耳和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万鲁长,张柏松,黄春燕,单洪涛,郭惠东,辛志梅. 2006

[12]白灵侧耳菌袋不同后熟期及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郭惠东,万鲁长,张柏松,黄春燕,于迎春,单洪涛. 2006

[13]白灵侧耳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郭惠东,万鲁长,于迎春,黄春燕,张柏松,单洪涛. 2006

[14]白灵侧耳蓖丝生长与培养条件的相关性研究. 胡润芳,薛珠政. 2006

[15]白灵侧耳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 胡润芳,薛珠政. 2005

[16]白灵侧耳菌筒覆土或浸泡再出菇试验. 陈文良,刘宇,王丽珍,孟莉莉,孔传广,何玉宁. 2005

[17]不同矿质元素对白灵侧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施宇航,刘君昂,周国英,张瑞颖,胡清秀. 2013

[18]中国栽培白灵菇学名的订正. 黄晨阳,陈强,邓旺秋,李泰晖,高巍,张金霞. 2011

[19]pH值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孙廷林,万鲁长,张柏松,田淑慧,李保来,郭惠东,孙玉霞. 2010

[20]白灵侧耳菌株间的RAPD分析. 胡润芳,薛珠政,唐永晖.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