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贻贝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蓄积代谢及生理应激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越聪

作者: 杨越聪;张倩茹;郑关超;赵辉辉;王潇潇;谭志军;吴海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贻贝;种间差异;蓄积代谢;摄食行为;生理应激

期刊名称: 海洋与湖沼

ISSN: 0029-814X

年卷期: 2024 年 55 卷 005 期

页码: 1183-11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贻贝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作为监测海洋污染情况的前哨物种对多种贝类毒素均具有较强的蓄积能力,但不同贻贝蓄积能力的种间差异尚不清晰。基于贝类软组织质量比原则,将紫贻贝与厚壳贻贝分别暴露于链状亚历山大藻,研究两种贻贝对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的蓄积代谢与生理应激差异。结果表明,紫贻贝和厚壳贻贝中PSTs最高蓄积量分别为889.1和358.6μg STXeq/kg,前者超出后者的2倍。代谢3天后,厚壳贻贝PSTs的清除率为88.8%,而紫贻贝仅为42.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贻贝各组织单日PSTs蓄积量与其产毒藻吸收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清滤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生理应激方面,紫贻贝对产毒藻的清滤率与吸收率为厚壳贻贝的两倍。此外,紫贻贝肝胰腺组织的氧化应激与组织损伤更严重,导致其肝胰腺中PSTs向其他组织转移量与清除率均显著低于厚壳贻贝(P<0.05)。综上所述,产毒藻暴露下厚壳贻贝通过改变摄食行为降低PSTs的蓄积量,导致厚壳贻贝中PSTs的安全风险明显低于紫贻贝,研究结果为探究不同双壳贝类对PSTs的蓄积差异机理提供了思路。

分类号: X171.5

  • 相关文献

[1]氮杂螺环酸毒素的生态分布、蓄积代谢与检测技术监控研究进展. 吴海燕,郭萌萌,郑关超,彭吉星,翟毓秀,谭志军. 2018

[2]栉孔扇贝对氮杂螺环酸毒素代谢解毒的生理应激响应. 董晨帆,吴海燕,李清云,顾海峰,谭志军. 2020

[3]家禽应激模型研究进展. 武书庚,张海军,齐广海. 2006

[4]椰子果皮中营养元素的测定及其种间差异分析. 李艳,郑亚军,刘立云,陈思婷,董志国,冯美利,韦琼,唐龙祥. 2009

[5]暖温带地区几种木本植物碳稳定同位素的特点. 韩兴国,严昌荣,陈灵芝,梅旭荣. 2000

[6]栎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梅梅. 2022

[7]良种绵、山羊重复超排效果的比较研究. 付静涛,刘冉冉,肖西山,刘海军. 2010

[8]猕猴桃种间差异对其籽油含量及成分的影响. 王仁才,李先信,张春梅,贾德翠,肖志伟. 2010

[9]印度洋热液区贻贝及栖息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特征分析. 李景喜,孙承君,蒋凤华,郑立,王帅,陈军辉,王小如. 2017

[10]南海冷泉区贻贝(Bathymodiolus platifrons)附生菌的分离培养与多样性分析. 郭文捷,赵瑾,齐宏涛,姜鹏,李富超,李荣贵. 2017

[11]采用ICP―AES法顺序测定贴贝中多种微量元素物研究. 翟敏秀,李照新. 1997

[12]热带气旋对嵊泗贻贝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影响. 吴祖立,黄良敏,王斐,张胜茂,章守宇. 2021

[13]软烤贻贝中蜡样芽孢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建立与评价. 渠飞翔,李学英,杨宪时,刘尊雷. 2016

[14]采用ICP-AES法顺序测定贻贝中多种微量元素的研究. 翟毓秀,李照新,尚得荣,冷凯良,李晓川. 1997

[15]多种产毒藻混合暴露制备麻痹性贝类毒素基体标准物质原料技术. 赵辉辉,沙珍霞,王潇潇,郑关超,谭志军,吴海燕. 2024

[16]虾夷扇贝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摄食. 张继红,吴桃,徐东,高亚平,唐望. 2013

[17]不同光照条件黄鳍鲷仔鱼摄食行为及其规律初探. 张春禄,陈超,李炎璐,王鲁,陈世峰,张梦琪,邵彦翔,大田智,盐崎雅史. 2015

[18]养殖中华鲟的产后康复. 张晓雁,杜浩,危起伟,张艳珍,王彦鹏,蔡经江,刘志刚,乔新美,熊伟. 2015

[19]中华蛸对双壳类捕食行为及摄食选择性的初步研究. 李雪梅,王兴强,党保成,边力,李凤辉,陈四清. 2021

[20]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摄食行为感觉作用的研究. 王新安,马爱军,庄志猛,于宏,张秀梅,翟介明.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