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平

作者: 李平;齐学斌;樊向阳;吴海卿;乔冬梅;樊涛;赵志娟;黄仲冬;朱东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素吸收;氮素残留;分根区交替灌溉;地下滴灌;沟灌;马铃薯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06 期

页码: 100-10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根区交替灌溉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保持作物产量,但有关分根区交替灌溉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降低对水土环境的影响机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充分灌溉及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对马铃薯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各处理马铃薯全生育期灌水量、植株体氮素残留、土壤氮素残留及水氮利用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获后,APRI处理(E、I、K)与充分灌水处理产量(F、J、L)差异不大,但APRI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p=0.05);充分灌水处理不同土层(0~30cm和30~60cm)土壤中残留硝态氮、矿物质氮较APRI处理高;APRI处理(I、K)作物氮利用效率及农田氮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充分灌水处理(J、L)(p=0.05)。因此,APRI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土壤矿质氮的活性,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

分类号: S532

  • 相关文献

[1]再生水分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水氮利用和病原微生物影响. 李平,齐学斌,樊向阳,樊涛,赵志娟,赵现方,庞鸿宾. 2011

[2]再生水根区交替灌溉对马铃薯中重金属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樊涛,齐学斌,胡超,赵志娟,乔冬梅,朱东海,李平. 2011

[3]马铃薯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董道峰,陈广侠,马蕾,刘芳,杨元军,马伟清,王培伦. 2013

[4]根区交替地下滴灌对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仲冬,齐学斌,樊向阳,胡超,朱东海,李平,乔冬梅. 2010

[5]再生水分根交替地下滴灌对马铃薯品质和重金属积累影响. 胡超,徐国华,齐学斌,樊向阳,吴海卿,朱东,樊涛,赵志娟. 2011

[6]氮水平对微型马铃薯种薯特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李秋琛,温江丽,郭文忠,李建设. 2019

[7]烤烟不同生育时期分根区交替灌溉的节水调质效应. 李伏生,农梦玲. 2009

[8]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峰,吴志丹,陈玉真,江福英,朱留刚,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18

[9]连续翻压紫云英对福建单季稻产量与化肥氮素吸收、分配及残留的影响. 王飞,林诚,林新坚,何春梅,李清华,李昱,黄功标,钟少杰. 2014

[10]氮肥基施深度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氮残留的影响. 杨云马,孙彦铭,贾良良,孟春香,贾树龙. 2016

[11]激光平地与精准播种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初探. 王永生,李存军,陈静,胡海棠,史磊刚,朱东海,安晓飞,陶欢,淮贺举. 2016

[12]基于产量及环境友好的玉米氮肥投入阈值确定. 张君,赵沛义,潘志华,段玉,李焕春,王博,景宇鹏,董智强. 2016

[13]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后土壤氮素供应与损失特征研究. 杨俊刚,安文博,连炳瑞,邹国元,王激清,孙焱鑫. 2023

[14]江汉平原棉花氮肥合理运筹技术研究. 刘冬碧,吴茂前,熊桂云,范先鹏,张富林,夏颖,余延丰. 2014

[15]关于聚丙烯酰胺和秸秆覆盖控制水土流失的研究. 谢立亚,郑娟,李纯乾. 2004

[16]棉花膜下滴灌试验初报. 周建伟,程鸿,郑国玉,李彦,苏军. 2000

[17]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性的影响. 姬景红,张玉龙,张玉玲,虞娜,王伟承. 2009

[18]咸水沟灌对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毕言鹏,郑春莲,党红凯,曹彩云,李科江,马俊永,王赫,张俊鹏. 2022

[19]灌溉方法对温室小气候与作物病害的影响分析. 吕国华,姚素梅,武永峰. 2013

[20]垄植沟灌夏玉米棵间蒸发试验研究. 刘小飞,费良军,孙景生,张寄阳,汪顺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