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粒重QTL定位及其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倪胜利

作者: 倪胜利;何瑞;刘媛;张沛沛;李兴茂;杨德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干旱胁迫;千粒重;QTL定位;元分析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45-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进一步发掘控制小麦粒重的QTL,为小麦粒重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陇鉴19和Q9086为亲本创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的120个株系为供试材料,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该群体粒重进行QTL定位和元分析.【结果】在3个年份2种水分处理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控制粒重的QTL位点,分布在1B、3B、4B、4D、5B、6A和6B染色体上,并在1B、3B、4B和5B染色体上发现了5个在2个以上环境中均稳定表达的QTL位点.通过整合已定位的QTL和其他不同作图群体中定位的QTL信息,进行元分析共得到38个一致性QTL,并将置信区间和图距最小缩小到0.46 cM和2.94 cM.【结论】通过对千粒重QTL位点进行定位以及在不同作图群体中进行元分析,确定了稳定表达的QTL及其QTL富集区域,缩小了置信区间.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株高和千粒重的抗旱遗传特性. 杨德龙,张国宏,李兴茂,幸华,程宏波,倪胜利,陈晓平. 2012

[2]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总花色苷含量和千粒重QTL定位. 杨晓梦,李霞,普晓英,杜娟,Muhammad Kazim Ali,杨加珍,曾亚文,杨涛. 2020

[3]利用BC_2F_2高代回交群体定位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QTL. 陈冰嬬,石英尧,崔金腾,钱益亮,刘海燕,张力科,王辉,高用明,朱苓华,黎志康. 2008

[4]油菜开花期QTL定位及与粒重的遗传关联性. 黄吉祥,熊化鑫,潘兵,倪西源,张晓玉,赵坚义. 2016

[5]基于ILs玉米抗旱相关位点分析. 张自愿,李晶晶,景建洲,王利锋,曹言勇,王浩,李会勇. 2014

[6]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穗部发育和粒重的影响. 刘璇,王瑞丽,周伟,方保停,郑宏远,张艳林,詹克慧. 2013

[7]扬麦9号/CI12633 RIL群体中控制小麦粒重QTL位点的初步分析. 吴旭江,臧淑江,程凯,李东升,张伯桥. 2015

[8]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单福华,田立平,马巧云,王汉霞,高新欢,任立平,张风廷. 2018

[9]“川麦107”慢条锈性研究. 朱华忠,沈丽,唐婧,彭云良,李跃建. 2005

[10]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 廖祥政,王瑾,周荣华,任正隆,贾继增. 2008

[11]后期喷肥对强筋小麦临汾13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张定一,武如心. 2005

[12]花后冠层温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几个关联SSR位点的效应分析. 张冬玲,张洪娜,郝晨阳,王兰芬,李甜,张学勇. 2015

[13]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小麦千粒重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汤永禄,李朝苏,陈芋文,陆见光,向林泓. 2014

[14]小麦转录因子TaMYB5-3B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 朱治,李龙,李超男,毛新国,郝晨阳,朱婷,王景一,常建忠,景蕊莲. 2023

[15]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张秀英,伍玲,王瑞,海林,闫长生,游光霞,肖世和. 2008

[16]杂交纸袋对小麦杂交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 孙正娟,刘建军,曹新有,李豪圣,刘爱峰,程敦公,王灿国,宫文萍,韩冉,刘成. 2018

[17]小麦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宋羽,赵振峰,朱家辉,王永刚,刘志勇. 2006

[18]超高产小麦新种质HS Z6-06-56性状表现及分析. 李慧敏,袁绍华,杨建忠,赵凤梧,丁再松,赵明,Pavol Hauptvogel,Daniela Benedikova. 2007

[19]小麦穗下节性状与灌浆速率及产量相关因素的关系. 项超,周春宏,徐智斌,冯波,王涛. 2022

[20]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周淼平,任丽娟,张旭,余桂红,马鸿翔,陆维忠.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