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解对香蕉果酒发酵前后风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钟思彦

作者: 钟思彦;徐玉娟;余元善;吴继军;李璐;卢楚强;陈从贵;邹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蕉;酶解;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4 年 45 卷 003 期

页码: 98-1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针对香蕉浆粘度高不易取汁的特点,分别对香蕉浆进行酶解和直接加水处理,制备酶解香蕉汁和非酶解香蕉汁,比较不同处理的香蕉果酒发酵前后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果胶酶处理的香蕉汁(果酒)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总酸(TA)分别为 24.91oBrix(8.40oBrix)和 4.70 g/L(5.67 g/L)高于非酶解处理的香蕉汁(果酒),pH则低于非酶解的香蕉汁(果酒);酶解样品酒精度 11.5%vol,高于非酶解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在四个样品中共检出8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 43种,醇类 13种,其他种类物质相对较少,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和主成分分析(PCA),共发现OAV>1的香气物质 15种,正己醇、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丁酸异戊酯、反式-2-己烯醛、己醛等 10种物质是果汁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主要与甜香、香蕉香、覆盆子香、梨香、桃香、青草味相关,经果胶酶处理后的果汁中与青草味相关的己醛含量更少;苯乙醇、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等 7种物质对果酒香气有较大贡献值,这些物质主要为果酒提供苹果香、玫瑰香、香蕉香、杏香、奶油香,经果胶酶处理的样品香气浓度更大,整体香气更加平衡丰富.综上所述,将香蕉浆酶解后再进行酒精发酵,所得果酒的整体香气会更加丰富和谐,本研究结果可为香蕉果酒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TS262.7%O657

  • 相关文献

[1]辣椒于地标区与非地标区种植的挥发性化合物差异分析. 陈菊,王雪雅,杜雄,徐玉,孙小静,何建文,蓬桂华. 2023

[2]外源可发酵糖对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谢克林,冯涛,庄海宁,邴芳玲,高林林,桑敏. 2016

[3]超高压处理不同时间对鲈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周明珠,乔宇,廖李,向雅芳,姚晓波,胡建中,熊光权,卢素芳. 2019

[4]干燥温度对丹霞白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吴华玲,陈栋. 2017

[5]发酵与焙烤对可可豆香气影响的GC-MS分析. 易桥宾,谷风林,房一明,徐飞,那治国,赵友兴. 2015

[6]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8个产区香椿挥发性成分差异. 张乐,张雅,史冠莹,赵丽丽,蒋鹏飞,王旭增,王赵改. 2022

[7]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及种类判别. 胡西洲,彭西甜,周有祥,龚艳,夏虹,彭立军,胡定金. 2017

[8]挤压转速对全麦挂面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分析. 孟克迪,许柠,闫美慧,王赵改,史冠莹,张国治. 2022

[9]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基酒装量对美乐葡萄蒸馏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郭亚芸,邵学东,张正文,李勃,薛伟,史红梅. 2023

[10]成熟度对香蕉出汁率的影响及其酶解工艺优化. 康效宁,戴萍,吉建邦,李梁,符传贤. 2014

[1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白灵菇预煮液酶解研究. 王肖莉,薛淑静,周明,李露,程薇. 2015

[12]'香粉1号'香蕉成熟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变化分析. 吴水金,张帅,林宝妹,吴妙鸿,李海明. 2023

[1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5份香蕉种质抗旱性评价. 武鹏,林茜,龙芳,赵明,邹瑜,李贤高,王趣友,林贵美. 2017

[14]真空微波干燥及联合热风香蕉片的香气成分分析. 张岩,吴继军,林羡,傅曼琴. 2014

[15]18个香蕉种质幼苗的抗寒性鉴定. 赵明,武鹏,龙芳,邹瑜,林茜,林贵美. 2017

[16]新疆肥尾羊脂肪特性研究. 刘成江,吴洪斌,王俊钢,吴宏,郭安民. 2012

[17]辣椒油树脂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莹莹,汪学德,王东营,苗红梅. 2022

[18]豆瓣酱在不同油温下挥发性成分分析. 赵驰,李治华,董玲,赵正,何春华. 2020

[19]海南省芒果主产区主栽品种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对比. 谢若男,马晨,张群,刘春华,阳辛凤. 2019

[20]HS-SPME-GC-MS技术分析香草兰果皮的挥发性成分. 初众,王海茹,张彦军,姚晶.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