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降解酵母的筛选及其对桑葚果酒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文珊

作者: 罗文珊;陈晓维;黄雯倩;徐玉娟;肖更生;吴继军;余元善;李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组胺;非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菌;桑葚果酒;品质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4 年 50 卷 12 期

页码: 32-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筛选能够有效控制桑葚果酒组胺的非酿酒酵母,该研究对桑葚和自然发酵桑葚果酒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通过评价分离菌株降解组胺和合成生物胺的能力筛选目的菌株,并解析目的菌株对桑葚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SJ36表现出较好的组胺降解能力(65.32%)且无生物胺合成能力,经分子生物学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菌(Pichia kudriavzevii)。为评价其酿造特性,将SJ36复合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桑葚果酒。与酿酒酵母单菌发酵相比,复合发酵获得的桑葚果酒酒体丰满,酒香浓郁,感官评分为82.51分,白藜芦醇含量、总花色苷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5.52%、8.27%、5.93%和6.86%,而组胺、甲醇和高级醇含量分别下降89.02%、23.00%和10.67%。综上,P.kudriavzevii SJ36和S.cerevisiae复合发酵更适合桑葚果酒的酿造,研究结果可为高品质高安全性的桑葚果酒的生产提供潜在发酵菌株。

分类号: TS262.7

  • 相关文献

[1]鲭鱼品质评价及品质变化与组胺含量研究进展. 孙项丽,郭莹莹,于秀娟,王静媛,文艺晓,王联珠. 2019

[2]不同储藏温度下鲅鱼组胺含量与其品质变化的关系. 孙项丽,王联珠,郭莹莹,江艳华,王婧媛,尹大芳. 2020

[3]不同发酵处理对桑葚果酒发酵期间抗氧化成分及活性研究. 汪超,张莉会,乔宇,胡建中,廖李,王俊. 2018

[4]低温对葡萄酒香气成分和酵母代谢的影响. 原苗苗,赵新节,孙玉霞. 2017

[5]混菌顺序发酵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刘晓燕,赵晓敏,张小月,李雪梅,蔡军社,李斌斌,姚瑶,李学文. 2022

[6]桑果中非酿酒酵母的分离鉴定及混菌发酵果酒研究. 王香君,蒲军,夏文银,吴劲轩,夏川林,殷浩,张帆,张涛. 2024

[7]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生产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李旋,亓桂梅,王超萍. 2019

[8]3株非酿酒酵母在模拟葡萄汁中的生长特性与发酵香气. 原苗苗,赵新节,姜凯凯,孙玉霞,王世平. 2018

[9]5株非酿酒酵母的耐受性及发酵特性研究. 刘灿珍,董书甲,姜凯凯,赵新节,孙玉霞. 2017

[10]体外法研究pH与脂多糖或组胺的交互作用对奶山羊瘤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 孙燕勇,高民,徐明,宋利文,李洋,李超,陈利青,胡红莲. 2018

[11]轻微加工熟制鲐鱼品质特性及腐败菌鉴定. 张永杏,唐峰华,郭全友,李保国. 2020

[12]组胺检测试纸的研制. 王丽,吴强,桑宏庆,刘贤进. 2011

[13]非挥发性生物胺对组胺的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的影响. 丁海燕,王联珠,盛晓风,赵艳芳,翟毓秀,尚德荣. 2015

[14]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水产及水产加工品专业委员会第33届会议概况. 郭莹莹,王联珠,殷邦忠,郭薇,林洪,李乐,朱文嘉. 2015

[15]分光光度法测定鱼罐头中组胺的方法改进. 朱文慧,周德庆. 2008

[16]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组胺的含量. 邢丽红,冷凯良,孙伟红,李兆新,苗钧魁,翟毓秀. 2011

[17]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奶山羊血浆异常代谢产物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孙燕勇,胡红莲,高民,徐明,宋利文. 2017

[18]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及组胺含量的影响. 郭鹏,刘大程,赵培厅,高民,胡红莲. 2015

[19]鲤血液组胺变化的初步研究. 王鸿泰,章龙珍,曾勇,黄凤翥. 1997

[20]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罐头中的组胺. 金高娃,蔡友琼,于慧娟,钱蓓蕾.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