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叶绿素含量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雪
作者: 李雪;杨瑞楠;原喆;王督;张良晓;张文;张奇;李培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油菜籽;叶绿素;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化学计量学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126-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籽叶绿素含量不一致,直接影响其加工成本和菜籽油品质,亟需建立成熟期油菜籽中叶绿素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50份代表性油菜籽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进行波长选择,建立了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交互检验结果显示,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 944 6,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 36mg/kg。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为油菜籽品质快速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不同形态棉籽中油分含量快速无损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 田博宇,黄义文,周大云,黄龙雨,吴玉珍,付守阳,徐青,郭敬功,彭军,匡猛. 2023
[2]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完整油菜籽含油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李钧,王宁惠,余青兰,杜德志,付忠. 2006
[3]无效变量消除法在油菜籽芥酸近红外无损速测中的应用. 丁小霞,李培武,刘培,唐晓倩,张文,陈小媚. 2010
[4]近红外光谱在粮食作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周光华,朱大洲,王成. 2010
[5]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栽培香菇产地快速鉴别. 夏珍珍,郑丹,夏虹,姚晶晶,王胜鹏,仇建飞. 2020
[6]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茶籽调和油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苏东林,张菊华,李高阳,朱向荣,刘伟,谢秋涛,单杨. 2018
[7]红茶感官品质及成分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模型建立. 董春旺,梁高震,安霆,王近近,朱宏凯. 2018
[8]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茶油真伪鉴别分析. 朱向荣,李高阳,单杨,尚雪波,黄绿红,帅鸣. 2011
[9]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测定蜂蜜的主要糖分. 张欣,李高阳,朱向荣,刘伟,何建新,单杨. 2013
[10]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食用植物油中酸价. 崔芳,李雪,王督,汪雪芳,马飞,张良晓,胡春弟,李培武. 2022
[11]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镉污染稻米的定性鉴别. 李高阳,黄绿红,苏东林,刘伟,单杨. 2015
[12]移动中肥料养分含量的在线高通量测量方法——基于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 王晓珂,赵春江,董大明. 2018
[13]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桃果实冷害识别分析. 张珮,王银红,李高阳,单杨,朱向荣. 2021
[14]饲料玉米品质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刘亚,史勇,师旭明,孙美乐,宋鱼,仙鹤,姚国民. 2022
[15]基于电特性参数的绿茶干燥过程在制品含水量变化规律研究. 刘飞,叶阳,董春旺,朱宏凯,张坚强,杨坚. 2014
[16]NIRS与NMR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比较. 郑治洪,陈雪妮. 2004
[17]脂肪自动测定仪法与国标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比较研究. 张品,朱文秀,张宁洁,赵云. 2011
[18]油菜硫甙粗测中葡萄糖试纸法和分光光度法与测试时的温度关系. 何惠萍. 2002
[19]油菜籽中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王宁惠. 2006
[20]近红外光谱仪与凯氏定氮法测定油菜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何惠萍,郑治洪,陈雪妮.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尚清玉;朱嘉铭;李慧;李培武;张奇;张文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黄曲霉毒素;检测;荧光;电化学
-
过表达PvARL8基因促进柳枝稷植株生长
作者:李雪;王慧;管聪;何君毅;张蕴薇
关键词:柳枝稷;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转基因;表型;独角金内酯
-
催化热解-金汞齐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调理剂中汞
作者:柴玮玮;李雪;何倩丽;石洪玮;王旭;毛雪飞
关键词:催化热解;金汞齐;原子吸收光谱法;土壤调理剂;汞
-
HPLC-UV法测定细辛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
作者:张振都;邵郅伟;郝丽珊;王莹;李君梅;张奇;宋志峰
关键词:HPLC-UV法;细辛;马兜铃酸Ⅰ
-
基于纳米银负载的SERS拭纸制备与果蔬表面农残无损检测应用:以福美铁为例
作者:张超凡;赵亚楠;王诗瑶;张奇;陈益胜
关键词:柔性基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农药残留;福美铁
-
中国居民水产品食用消费量测算与分析
作者:李雪;高翔;赵蕾;刘聪;徐乐俊
关键词:水产品消费;食用消费量;大食物观
-
改性甘薯淀粉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雪;许晶冰;杨世雄;张玲;高飞虎
关键词:甘薯淀粉;改性方法;结构;应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