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吴小燕

作者: 吴小燕;周仙莉;张红岩;彭小星;范惠玲;滕长才;刘玉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始荚节位;始荚高度;遗传分析;QTL分析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650

年卷期: 2022 年 40 卷 004 期

页码: 498-5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是蚕豆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性状,开发相关的分子标记,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蚕豆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蚕19号为母本,青海1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始荚性状的遗传特性,利用SSR标记对F2群体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进行QTL定位.[结果]蚕豆始荚节位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2MG-ADI)遗传模型,始荚高度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2MG-AD)遗传模型.在1596对蚕豆SSR引物中筛选出79对在群体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构建了青蚕19号/青海13号F2群体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6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1804.5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22.84 cM,各连锁群长度介于26.34~1389.89 cM之间,连锁群的标记数量介于2~54个.共定位到5个始荚节位相关的QTLs和8个始荚高度相关的QTLs.[结论]蚕豆的始荚节位与始荚高度分别由两对主基因控制,并挖掘到5个与始荚节位相关、8个与始荚高度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定向选育适宜始荚节位和始荚高度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S643.6

  • 相关文献

[1]小麦种子萌发活力的QTL分析. 左静红,曹红,王智,陈凤莹,高凤梅,夏先春,刘永秀. 2015

[2]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魏荷,王金社,卢为国. 2015

[3]大豆对SMVSC-3株系的抗性遗传和QTL分析. 郭丹丹,陈海峰,杨中路,单志慧,朱晓玲,陈水莲,周新安,周蓉. 2012

[4]大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QTL分析. 印志同,宋海娜,孟凡凡,许晓明,喻德跃. 2010

[5]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分析. 潘存红,李爱宏,陈宗祥,吴林波,戴正元,张洪熙,黄年生,陈夕军,张亚芳,左示敏,潘学彪. 2009

[6]水稻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及遗传研究. 李金华,王丰,廖亦龙,柳武革. 2009

[7]正常与水分胁迫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胡颂平,梅捍卫,邹桂花,刘鸿艳,刘国兰,蔡润,李明寿,罗利军. 2006

[8]玉米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 贾波,蒋思霞,邓德祥,谢庆春,管飞翔,张玲. 2011

[9]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 蔡士宾,任丽娟,颜伟,吴纪中,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2006

[10]梨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生长性状的QTL分析. 孙文英,张玉星,张新忠,乐文全,张海娥. 2009

[11]水稻柱头外露率的研究进展. 岳高红,潘彬荣,许立奎,楼珏,梅捍卫,罗利军. 2009

[12]作物数量性状研究进展. 童继平,韩傲男,王胜军,刘学军,苏京平. 2011

[13]杂交旱稻保持系沪旱1B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 岳高红,梅捍卫,潘彬荣,楼珏,李明寿,罗利军. 2009

[14]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育性的QTL分析. 张立平,田再民,赵昌平,王丽辉,单福华,张风廷,苑少华. 2010

[15]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其基因定位. 胡颂平,王正功,张琳,刘国兰,罗利军,廖慧敏. 2007

[16]大豆脂肪酸含量的QTL分析. 苗兴芬,朱命喜,徐文平,丁俊杰,于凤瑶,于永梅,杜升伟,刘春燕,陈庆山,胡国华. 2010

[17]苹果SLAF图谱构建及果锈基因QTL分析. 张朝红,陈东玫,杨凤秋,赵同生,李扬,赵国栋,赵永波. 2019

[18]鲤生长速率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张晓峰,李超,鲁翠云,郑先虎,匡友谊,曹顶臣,孙效文. 2019

[19]基于水稻RIL群体的稻瘟病抗性QTL分析. 张小花,田蕾,罗成科,马天利,李培富,孙建昌,张银霞. 2021

[20]冬小麦旗叶大小及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逯腊虎,杨斌,张婷,张伟,袁凯,史晓芳,彭惠茹,倪中福,孙其信.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