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春雷

作者: 李春雷;苏桂华;何宇;路明;刘文国;苏义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配合力;外引种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东北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17 年 12 期

页码: 7-11

摘要: 为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发挥东北春玉米区玉米种质资源的生产潜力,以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 6×7)设计组配42份杂交组合,通过分析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等研究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以秃尖长最大,为56.51%,其余均较小,为6.31%~13.62%;综合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分析,自交系Y_5、Y_(12)和Y_(13)较优,但个别性状需要重点改良或选择性应用。各性状广义遗传力为30%~82%,狭义遗传力为16%~69%,穗行数的遗传力最高,穗粗的遗传力最低。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337份外引种质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及评价. 张小杰,曲洁琼,周天旺,王春明,郭成. 2021

[2]外引玉米种质资源的筛选分析利用研究. 唐跃文. 2001

[3]东北籽粒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探讨. 于明彦,吴景彬,郭琦,刘小丹,任军,代玉仙,徐国良. 2020

[4]东北玉米新品种推广现状及建议. 唐春双,井旭源,于琳,王聪,田苗,李拥军. 2020

[5]浅析东北春播玉米育种主要目标和提高育种效率的途径. 刘继国,肖万欣,史磊,刘晶. 2010

[6]东北玉米杂交种对茎腐病的抗性鉴定. 付立新,杨剑飞,胡少新,龚士琛,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王志国,李永刚. 2023

[7]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耕层温度影响的短期效应. 李瑞平,罗洋,隋鹏祥,郑洪兵,明博,李少昆,王浩,郑金玉. 2023

[8]国外优异甜玉米种质的利用及优质品种京科甜533的选育. 卢柏山,史亚兴,赵久然,徐丽,樊艳丽,宋伟. 2018

[9]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10]玉米4类种质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刘祥,李凤艳,彭泽斌,刘新芝,张兴华,韦继兴. 2000

[11]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沈建华,任洪,徐如宏,王春梅. 2012

[12]SUWAN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研究. 陈泽辉,高翔. 2000

[13]玉米Suwan选系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王安贵,陈泽辉,祝云芳,郭向阳. 2008

[14]玉米Tuxpeno种质与我国骨干系间杂种优势的关系.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邬成,李娟. 2011

[15]利用配合力和SSR标记对玉米Tuxpeno种质遗传潜势的研究.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胡兴,陈建军,刘鹏飞. 2016

[16]7个旅大红骨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评价. 彭雷,李季竹,金明华,苏义臣,杨伟光. 2008

[17]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刘鹏,任英,闫丽娜. 2004

[18]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株系间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金明华,李继竹,于铁,杨巍,杨伟光. 2009

[19]Mo17改良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潜力研究. 杨大燕,李继竹,丁孝营,李书境,金明华,杨伟光. 2008

[20]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