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的孢粉学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廖汝玉

作者: 廖汝玉;任丽花;曾志芳;尹兰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李;孢粉学;起源;演化;分类;李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2016 年 04 期

页码: 429-4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李的起源,应用扫描电镜对7份李(Prunus salicina L.var.cordata Y.He)、2份中国李(P.salicina Lindl.var.salicina)、1份樱桃李(P.cerasifera Ehrhart.)及3份杂种李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聚类分析,开展李的孢粉学研究。结果表明,这13份李属植物的花粉具条纹-穴状或脑纹-穴状纹饰,花粉形状均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N3P4C5类型。李的P/E(1.82~2.02)、花粉大小(823.70~970.42μm2)介于供试的其他6份李属植物之间,但其穿孔密度(0.520~1.141μm–2)除早圆油和早熟油外均远大于其他6份李材料;李花粉外壁具条脊,表面均形成大小、疏密不等的穿孔,且在条脊隆起、脊沟深窄等方面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其中油早熟品系和晚熟品系的花粉纹饰、穿孔密度等还表现出了2种特征,因此,李的孢粉学特征可作为分类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在遗传距离6.19水平上,13份李属植物可以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中均有李分布,李与李属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综合李花粉形态特征和聚类分析结果,推测李具起源于李属杂交后代的可能。

分类号: S662.3

  • 相关文献

[1]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中国梨属植物超源、演化和分类中的应用. 李秀根,杨健. 2002

[2]中国栗属植物起源 演化和分类研究进展. 杨阳,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 2017

[3]仁用杏起源演化的孢粉学研究. 刘有春,陈伟之,刘威生,刘宁,张玉萍,刘硕. 2010

[4]白菜类几种蔬菜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周林,蒋伟明,杨槐俊,段锦兰. 1989

[5]基于SRAP标记的甘薯遗传多样性与起源演化分析. 刘中华,林志坚,李华伟,许泳清,李国良,邱永祥,邱思鑫,汤浩. 2018

[6]海南黎族聚居区山栏稻的起源演化研究. 袁楠楠,魏鑫,薛达元,杨庆文. 2013

[7]SRAP和ISSR及两种方法结合在分析黄麻属起源与演化上的比较. 陶爱芬,祁建民,粟建光,李爱青,李木兰,方平平,林荔辉,徐建堂,吴建梅,林培清. 2011

[8]花粉形态数量化分析在中国梨属植物起源、演化和分类中的应用. 李秀根,杨健. 2002

[9]中国高粱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中、外高粱遗传变异水平比较(英文). 张晗,王建成,王东建,姚凤霞,许金芳,宋国安,管延安,李汝玉. 2011

[10]香蕉主要栽培类型的分类及其起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 盛鸥,林美富,何维弟,窦同心,李耀耀,刘灿灿,邓贵明,曾少华,易干军. 2024

[11]从酯酶同工酶看亚洲稻的地理起源及亚种演化. 张尧忠,程侃声,贺庆瑞. 1989

[12]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起源及演化关系的探讨. 易华山,常惠芸,胡永浩,马鲜平. 2006

[13]大白菜起源与演化研究的进展. 徐文玲,何启伟,王翠花,牟晋华. 2009

[14]脐橙品系(种)的起源与演化. 王武,尹旭敏,李勋兰,洪林,杨海建,杨蕾,韩国辉,魏召新. 2021

[15]薹菜的花粉形态及其演化和分类的探讨. 宋廷宇,吴春燕,宋述尧,何启伟,徐苑芳. 2010

[16]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 王平盛,虞富莲. 2002

[17]农用地利用效益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殷子妍,陈文焘,刘玉,姚兰. 2024

[18]梨属植物分类的历史回顾及新进展. 滕元文,柴明良,李秀根. 2004

[19]花生属植物起源、分类及花生栽培种祖先研究进展. 蒋菁,钟瑞春,李忠,冯斗,唐荣华. 2009

[20]我国苹果种质资源基础研究进展. 王昆,刘凤之,高源,龚欣,刘立军,王大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