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冬小麦品种叶锈病的抗性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鹏鹏

作者: 刘鹏鹏;桑伟;徐红军;韩新年;聂迎彬;孔德真;崔凤娟;李伟;穆培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审定品种;叶锈病;抗病性;鉴定评价

期刊名称: 新疆农垦科技

ISSN: 1001-361X

年卷期: 2023 年 46 卷 002 期

页码: 34-39

摘要: 为明确新疆冬小麦品种的叶锈病抗性,2020-2022年以37份新疆审定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选用9个叶锈菌生理小种(PHDS、PHTT、THNJ、THTS、THHS、FKKQ、FHSS、FGJQ、FHJQ)接种进行小麦苗期抗叶锈性鉴定;选用新疆本地优势小种(PHTT和THTS)接种进行小麦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并利用11个与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标记检测.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叶锈病的抗性普遍不好,且接种生理小种后表现抗病的品种较少,其中仅新冬21号对所有生理小种抗性均达到了中抗(MR)以上水平,新冬 2 号对THNJ、THTS、FKKQ、FHSS、FGJQ、FHJQ等6个生理小种抗性达到了中抗(MR)以上,新冬36号对FKKQ、FHSS、FGJQ、FHJQ等4个生理小种抗性达到了抗(R)或近免疫(NIM),其他参试品种均只对1~2个生理小种表现中抗(MR)以上水平.小麦成株期鉴定结果表明,抗病达到中抗(MR)的品种有12个,达到抗(R)以上水平的品种有8个.分子标记结合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共检测到6个抗叶锈病基因,即Lr1、Lr10、Lr14a、Lr20、Lr26和Lr34,这些抗病基因单独使用已基本失去抗性.为保障新疆粮食安全、促进小麦产业绿色发展,应重视小麦抗叶锈病育种工作,一是加强品种资源工作,引进或创制含有新的抗叶锈病基因的品种资源,二是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实现基因聚合,使新疆小麦品种原有的失去抗叶锈病的基因能够重新获得抗病性.

分类号: S435.121.43

  • 相关文献

[1]2015-2018年度山西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及育种材料抗病性评价. 刘敏捷,原宗英,武英鹏. 2020

[2]28份人工合成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 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徐世昌,刘太国. 2013

[3]2010―2022年辽宁省审定辽棉系列品种分析. 单莹,刘艳珍,沈丹,王子胜. 2023

[4]2010-2022年辽宁省审定辽棉系列品种分析. 单莹,刘艳珍,沈丹,王子胜. 2023

[5]黄淮海夏玉米近年国审品种及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分析. 郭宁,刘树森,石洁,孙华,马红霞,张海剑. 2023

[6]海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分析. 虞国平,程子硕,杜婷婷,杨长登,王州飞,黄智波,郑安福,方晶璟,季芝娟. 2023

[7]不同播种及喷雾方式对冬小麦叶锈病的防控效果比较. 王永芳,马继芳,白辉,李景玉,董志平. 2019

[8]黄瓜核心种质对白粉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程嘉琪,沈镝,李锡香,宋江萍,王海平,邱杨. 2011

[9]冬小麦品种抗、感白粉病性能变异动态研究. 王海燕,张忠山. 1999

[10]冬小麦黄矮病的抗性遗传. 曹亚萍,张明义,宁东贤,范绍强. 2005

[11]冬小麦抗大麦黄矮病毒与丰产性遗传研究. 张定一,曹亚萍,张明义,宁东贤,范绍强. 2005

[12]BYDV抗性基因在冬小麦F_2代中的遗传表达. 曹亚萍,张明义,范绍强,王全亮. 2001

[13]BYDV抗性基因在冬小麦F_2中的遗传表达. 曹亚萍,张明义,范绍强,王全亮. 2001

[14]黄淮麦区26个小麦品种抗叶锈病初步鉴定. 井长勤,陈荣振,屈艾,王奎荣. 2003

[15]小麦抗叶锈病遗传研究进展. 金夏红,冯国华,刘东涛,马红勃,张会云. 2017

[16]根据侵染型进行小麦品种抗叶锈遗传研究——Ⅱ.65个小麦品种和9个小麦叶锈菌株的相互作用. 何家泌,马万杰. 1987

[17]26份辽宁小麦区试品种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的田间表型抗性鉴定. 刘可杰,王丽娟,王英杰,崔树浩,董怀玉. 2021

[18]CIMMYT小麦种质C615抗叶锈病QTL分析. 李玉玲,蒋正宁,胡文静,李东升,程婧晔,裔新,程晓明,吴荣林,程顺和. 2018

[19]新疆的小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 潘阳,聂迎彬,穆培源,姚占军,李星,周悦,李在峰,刘大群. 2011

[20]小麦与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性的研究与利用. 许树军,董玉琛,陈尚安,周荣华,李秀全,李立会.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