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形态和还田量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丽华

作者: 刘丽华;秦猛;翟玲霞;崔士泽;李瑞松;郑峻麒;王檄铭;李红宇;姚钦;林晓影;郑桂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秸秆还田;氮素;产量;品质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23 年 41 卷 003 期

页码: 218-2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秸秆还田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秸秆处理方式,但存在腐解效率低、易发生病虫害和释放有机酸等问题.汽爆膨化技术具有破坏秸秆纤维间聚合力,增大秸秆比表面积,使其更易被微生物降解、消灭秸秆自身携带的病虫卵的作用.故采用膨化秸秆和常规秸秆两种形态还田,于2020—2021年进行盆栽试验,探究两种还田形态在不同还田量下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产量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垦粳8号'水稻为供试材料,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以当地秸秆还田7500 kg·hm-2为基准,各还田形态分别设置4种还田量,即25%、50%、75%和100%,共9个处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氮素积累量在齐穗期表现为膨化还田>CK>直接还田,并随还田量的增加而降低,25%秸秆膨化还田2 a间较CK分别提高了10.92%和11.66%,秸秆直接还田较CK略有降低;在成熟期,25%秸秆膨化还田处理地上部氮素积累最多,2 a间分别较CK增加1.11%和10.54%,75%直接还田处理在2020年试验中较CK显著提高4.99%,在2021年50%直接还田处理最佳,较CK增加了8.51%.2 a间秸秆还田均提高了水稻产量,秸秆膨化还田表现为25%还田量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CK分别增加5.54%和8.93%;秸秆直接还田以75%还田量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CK分别增加6.65%和9.14%;2 a间秸秆膨化还田处理和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均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其中25%、50%秸秆膨化还田稻米的食味评分均高于同施用量下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综上,秸秆膨化还田量为25%的处理有利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秸秆直接还田量为75%的处理次之.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2]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对不同肥力白浆土氮素及水稻产量影响. 王秋菊,刘峰,迟凤琴,焦峰,张春峰,姜辉,李鹏绯,朱宝国. 2019

[3]氮素穗肥对高温胁迫下水稻结实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段骅,傅亮,剧成欣,刘立军,杨建昌. 2013

[4]不同麦秸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常勇,黄忠勤,周兴根,孙克新,周涧楠,丁震乾,王波,李小珊. 2018

[5]不同麦秸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常勇,黄忠勤,周兴根,孙克新,周涧楠,丁震乾,王波,李小珊. 2018

[6]氮素影响稻米品质的机理初探. 吕川根,徐耀垣. 1990

[7]水稻品种氮素代谢特性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徐大勇,董明辉,胡曙,王学红,杨建昌,朱庆森. 2005

[8]不同施氮量对烤烟新品种豫烟7号、豫烟9号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雪君,丁燕芳,李淑君,段卫东,张继帅,陈远征,孙喜坤. 2014

[9]氮素用量对结球甘蓝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秦文斌,戴忠良,潘跃平. 2009

[10]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中氮、钾最佳浓度研究. 王军伟,黄科,毛舒香,徐浩然,吴秋云. 2019

[11]施氮水平对湖南地区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顺妮,董文,陈鑫昊,高倩,胡新喜,熊兴耀. 2020

[12]设施甜瓜生长发育对氮肥的响应. 张浩,梁其干,张学军,符小发,陈积豪,王敏. 2023

[13]水氮互作对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西瓜品质、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杨万邦,王晓媛,于蓉,杜慧莹,刘声锋,田梅,郭松,魏兆辉. 2024

[14]氮素与品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效应. 杨延兵,高荣岐,尹燕枰,张春庆,管延安. 2005

[15]不同氮素水平对厚皮甜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黄庆,孙映波,谢汝升,马曼庄,张壮塔. 2000

[16]紫色土壤施氮对棉花产量品质的效应. 杨晓,张相琼,唐时嘉,张建辉,罗有芳,曹建忠. 2001

[17]施氮量对科棉3号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效应. 张培通,徐立华,杨长琴,杨德银. 2008

[18]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耀兰,曹承富,杜世州,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2009

[19]氮素对兰州百合产量、养分累积和品质的影响. 林玉红,罗俊杰. 2011

[20]氮素水平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曹承富,孔令聪,汪建来,汪芝寿,王瑞,甘斌杰,赵斌,赵竹.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