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鱼制品中生物胺的HPLC法测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萍

作者: 曾萍;黄文玲;张友胜;张业辉;刘学铭;程镜蓉;汪婧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鱼制品;生物胺;HPLC;检测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237-2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针对不同类型的鱼制品建立同时检测腐胺、尸胺、精胺、亚精胺、酪胺、苯乙胺、组胺和色胺8种生物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干燥制品、油炸制品、烘烤制品、发酵制品、混揉制品以及萃取制品6类鱼干制品中的生物胺含量。结果显示,萃取制品-鱼油中未检测出生物胺,其余5类产品中生物胺含量最高的为发酵制品(73.42~70.59 mg/kg)和混揉制品(55.48~49.88 mg/kg),其次为油炸制品(17.72~14.32 mg/kg),而鱼干制品(5.28~5.17 mg/kg)和烘烤制品(4.75~4.69 mg/kg)中的生物胺含量相对较少;另外,尸胺、组胺、精胺和亚精胺四种生物胺为除萃取制品之外的5类鱼制品中普遍存在的4种生物胺成分;其中尸胺是鱼制品中变化最大、影响最为明显的单体生物胺,检测产品中尸胺含量有利于监控、评判鱼干制品的质量。

分类号: O657.72`TS255.7

  • 相关文献

[1]梅花鹿七种产物中生物胺的分析测定. 董万超,赵景辉,潘久如,刘继忠,高秀华. 1998

[2]液熏罗非鱼片在25℃贮藏过程中生物胺的变化. 蔡秋杏,李来好,陈胜军,陈晓凤,杨贤庆,吴燕燕,岑剑伟. 2010

[3]冰鲜鸡中主要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生物胺特性分析. 刘梅,刘芳,刘胐,王新新,吴海虹,诸永志,王道营,许晓曦,徐为民. 2015

[4]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生物胺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董艺伟,李保国,郭全友,何木. 2016

[5]发酵蔬菜中生物胺研究进展. 林奕楠,陈树鹏,余洋洋,李璐,傅曼琴,余元善. 2022

[6]饲料中大豆异黄酮检测方法的建立. 何继红,李兰,杨江勇. 2024

[7]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初乳sIgA方法研究. 刘晓飞,高学军,姚永豪,莫继先,程静,周盛华. 2007

[8]鱼制品腥味产生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吴静,黄卉,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魏涯,李春生. 2019

[9]真空包装罗非鱼冷藏过程生物胺生成与微生物生长的相互关系. 钟赛意,刘寿春,秦小明,王维民,林华娟,谌素华. 2013

[10]食源性乳酸菌安全性的评价. 杨埔,孔文涛,孙芝兰,徐毅,孔健. 2014

[11]离子色谱-抑制电导、紫外串联检测肉类产品中的生物胺. 朱作艺,张玉,王君虹,黎天天,李雪,王伟. 2017

[12]金枪鱼中生物胺的防控技术与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 邓建朝,李少丽,杨贤庆,陈胜军,吴燕燕,李春生,马海霞,荣辉. 2019

[13]黄酒贮藏过程中生物胺变化规律的研究. 何晨怡,童琳娜,王楠,王伟,谢广发,金建昌. 2019

[14]不同发酵剂对发酵羊肉香肠有害生物胺控制及游离脂肪酸释放的影响. 王德宝,王晓冬,康连和,梁俊芳,纳钦,王莉梅,张园园. 2018

[15]不同储藏条件下河蟹生物胺及品质变化研究. 刘小莉,彭欢欢,赵江涛,夏秀东,刘源,周剑忠. 2017

[16]发酵剂对发酵牛肉干菌群结构及生物胺组成的影响. 徐龙,张邦建,韩永霞,崔丽娟,梁蕊芳,王德宝. 2020

[17]网购流通过程中大眼金枪鱼鲜度指标和生物胺的变化研究. 李少丽,李来好,杨贤庆,邓建朝,陈胜军,李春生,胡晓,戚勃. 2020

[18]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的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刘松鑫,宫瑞泽,王泽帅,张磊,刘畅,孙印石. 2020

[19]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中生物胺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璐,边银丙,邢增涛,邵毅. 2011

[20]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饲料中9种生物胺. 田颖,张丽英,陈义强,杨文军.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