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培养方式对小新月菱形藻生长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亚鹏

作者: 唐亚鹏;王瑞旋;黄建华;杨丽诗;江世贵;林黑着;王国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新月菱形藻;培养方式;pH;溶解氧;菌落结构;负压光生物反应器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19 年 005 期

页码: 55-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文章以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小新月菱形藻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与开放式桶培养下,藻密度、pH、溶解氧及菌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下的藻密度可达到1.33*107个·mL–1,明显高于开放式培养的藻密度(8.36*106个·mL–1).藻液中pH随藻密度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及开放式培养环境中pH最高值分别为10.3和9.3.溶解氧与pH变化趋势相反,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内溶解氧随藻密度增加而降低,最后稳定在6.5 mg·L–1,溶解氧的下降可能与玫瑰杆菌(Roseobacter)成为优势细菌有关.利用16S rD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培养过程中藻际菌群的结构变化,发现菌落的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培养前期主要以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为优势细菌,在负压光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后期主要以蓝细菌(Cyanobacteria)与玫瑰杆菌为优势细菌,其菌落结构与开放式桶存在明显差异.

分类号: S963.213

  • 相关文献

[1]四氢呋喃对贴沙河水pH、溶解氧及微生物的影响. 姚燕来,吕振华,桑丽亚,闵航,吕镇梅. 2013

[2]负压式光生物反应器对微藻的培养效果. 唐亚鹏,郭立,杨丽诗,杨育凯,姜松,周发林,江世贵,黄建华. 2019

[3]根际溶磷微生物促生机制研究进展. 张艺灿,刘凤之,王海波. 2020

[4]四种溢油分散剂对青岛大扁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马帅,曲良,李晓红,唐学玺,肖慧. 2015

[5]不同强化剂及其剂量对褶皱臂尾轮虫成活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尹彦强,黄旭雄,李伟微,施兆鸿,华雪铭,杨志刚. 2009

[6]硅缺乏调控小新月菱形藻中心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李亚军,何金曼,张秀霞,邓晓东. 2025

[7]北冬虫夏草深层发酵高产虫草素工艺的优化. 刘艳芳,唐庆九,顾俊杰,张劲松,杨焱,冯娜,周帅,魏东芝. 2010

[8]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步研究. 崔群香,朱凌丽,刘卫东,朱士农. 2009

[9]扁桃离体枝条培养方式比较和筛选. 李鹏,田嘉,张琦,董胜利,章世奎,李疆. 2018

[10]内切木聚糖酶的应用及其酶制剂开发技术. 冼亮,秦艳,朱婧,李亿,梁戈,左晓琼,黄日波,王青艳. 2020

[11]杂交瘤细胞(HB58)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与代谢. 黄炯,黄丽茜,王兆伟. 2000

[12]不同培养方式下硒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王胜,许琳,刘洋,刘琳玲,王寿江,闫梅霞. 2023

[13]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青年科技骨干培养的若干思考. 吕杰珍,林壁润,杨祁云. 2012

[14]不同发酵阶段的灵芝菌丝三萜类成分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余素萍,张劲松,唐庆九,史先敏,刘艳芳,杨焱,潘迎捷. 2004

[15]水稻花药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马文东,李修平,李智媛. 2013

[16]我国马铃薯微型薯诱导研究进展. 马爽. 2017

[17]灵芝胞内三萜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余素萍,张劲松,杨焱,贾薇,潘迎捷. 2005

[18]微藻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高景文,邓晓东,翟晓旭,孙浩源,唐欣欣,薛春梅. 2024

[19]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褐牙鲆幼鱼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 董晓煜,张秀梅,张沛东. 2008

[20]陶缸贮藏红曲黄酒的溶氧水平及其陈酿效果. 李维新,黄飞,何志刚,林晓婕,梁璋成,林晓姿.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