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5年国家黄淮和北部冬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学旭

作者: 胡学旭;孙丽娟;周桂英;吴丽娜;陆伟;李为喜;王爽;杨秀兰;宋敬可;王步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品质;区试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6 年 49 卷 24 期

页码: 4677-46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各区试组小麦品种品质差异和年度品质变化,探讨各区试组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2015年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985个参试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各区试组强筋品种、中强筋品种和中筋品种比例及8个主要品质性状变化。【结果】各区试组参试品种以中筋品种为主,平均占品种量78%;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比例较小,各占11%。区试组之间各品种类型比例存在差异,从参试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13%)、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1%)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6%)的强筋品种比例高于北部冬麦区组(6%)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7%);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20%)的中强筋品种比例最大,北部冬麦区组(5%)比例最小。从审定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强筋品种(4%)和中强筋品种(10%)比例最大,其次为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3%、6%);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7%)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9%)中筋品种比例高于其他区试组。受区试组品种结构影响,各区试组小麦质量总体表现为中筋品质,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较高,而沉淀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一般。区试组之间参试品种品质差异较大,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和春水组容重平均值高于北部冬麦区组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而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之相反;北部冬麦区组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稳定时间平均值高于其他区试组;黄淮冬麦区春水组各类型品种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平均值均高于其他区试组。各区试组品质性状年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容重、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呈上升趋势,吸水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持平趋势,沉淀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结论】中国小麦品质育种进展缓慢,区试组之间发展不平衡,影响相应生产区小麦品种结构和质量。国家小麦区试应加强对不同品质类型优质小麦的重视,改善小麦品质结构,提高小麦品种质量。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2000—2015年北部、黄淮冬麦区国家区试品种的品质特征. 胡学旭,孙丽娟,周桂英,吴丽娜,陆伟,李为喜,王爽,杨秀兰,宋敬可,王步军. 2017

[2]甘肃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周刚,张文涛,鲁清林,白玉龙,汪恒兴,张耀辉,张礼军. 2019

[3]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现状分析.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 2010

[4]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区试品种品质改良现状及建议. 胡学旭,王步军. 2016

[5]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李振华,丰明. 2011

[6]两个黔椒新品种的区域试验. 胡光萍,胡明文,袁远国. 2007

[7]2006~2007年广东省甘薯品种区试分析. 陈景益,房伯平,翟英芬,张雄坚,司徒志谋. 2008

[8]国家第九轮甘蔗区试品种瑞丽点的同异分析. 俞华先,周清明,孙有芳,安汝东,桃联安,董立华,杨李和,郎荣斌,冯蔚,边芯,经艳芬. 2016

[9]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品种分析及评价. 高洪儒,赵北平,张君,宋丽娟,武洪涛,于艳敏,张书利,杨忠良. 2011

[10]江西省2004年辣椒杂交品种区域试验报告. 方荣,陈学军,缪南生. 2005

[11]2010年国家(南方区)甘薯品种区域试验. 陈景益,房伯平,张雄坚,黄立飞. 2011

[12]湖北省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品质指标比较分析. 汪莲爱,董新国,杨洁,马云峰,余绍金. 2008

[13]2014年国家北方水稻区试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 王婧,杨洁. 2015

[14]2006~2008年湖北省水稻区试稻米品质分析与评价. 杨洁,汪莲爱. 2009

[15]2018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 丁华,顾见勋,王婧,刘姣,黄紫嫣,杨洁. 2019

[16]茶树新品系'春萱'选育研究. 林郑和,单睿阳,陈常颂,钟秋生,游小妹,陈志辉,阮其春. 2020

[17]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 丁华,王婧,刘姣,张珣,杨洁. 2022

[18]不同冬小麦品种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差异及对供水的反应. 赵洪亮,马瑞昆,贾秀领,侯立白,刘恩才. 2009

[19]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美微,谢旭东,王晨阳,马耕,卢红芳,周国勤,谢迎新,马冬云. 2016

[20]高产、矮秆冬小麦新品种津农4号. 时晓伟,冯刚,胡云霖,夏时云,石斯发,张起军,王建贺,肖建国,王继忠.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