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对箭筈豌豆/燕麦间作系统叶性状和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筠钰

作者: 张筠钰;吴晓娟;吴宛萍;周涛;杨惠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间作比例;氮肥;叶性状;矿质氮

期刊名称: 中国草地学报

ISSN: 1673-5021

年卷期: 2023 年 45 卷 011 期

页码: 52-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间作比例和施氮量对箭筈豌豆/燕麦间作系统叶性状的影响,设置了4个种植模式(燕麦单播、箭筈豌豆∶燕麦1∶2间作、箭筈豌豆∶燕麦2∶1间作和箭筈豌豆单播,分别表示为A、VA12、VA21和V)和3个氮肥水平(0、50和10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50和N100),测定了作物叶片性状和土壤矿质氮,并分析了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燕麦叶面积、比叶面积和相对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叶干物质含量逐渐降低;箭筈豌豆叶面积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在VA21下N50时分别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为263.53 cm2/g和0.20 g/g;(2)间作下燕麦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面积大于单播;箭筈豌豆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仅在不施氮下间作大于单播;(3)除V外,N100下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分别为96.13(A)、100.13(VA12)和113.47 kg/ha(VA21),不同种植模式间硝态氮含量无明显规律,而铵态氮含量在A时最高;(4)燕麦叶面积、比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显著正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其它指标显著负相关.箭筈豌豆叶面积与比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叶干物质含量与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负相关.综上,间作和施氮引起土壤矿质氮含量变化,进而导致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VA21下N50时作物表现出较好的资源利用潜力,将更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达到产量最大化.

分类号: S812.4%S54

  • 相关文献

[1]陇东苜蓿叶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时间动态. 王振南,尤菲菲,杨梅,段兵红,陆姣云,杨惠敏. 2016

[2]紫花苜蓿叶性状对干旱的阶段性响应. 张曦,王振南,陆姣云,杨梅,杨惠敏. 2016

[3]花椰菜内叶盖球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李光庆,姚雪琴,刘春晴,谢祝捷,黄成超. 2017

[4]降水量和短期极端干旱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及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叶性状的影响. 岳喜元,左小安,庾强,徐翀,吕朋,张晶. 2018

[5]尿素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对春季和秋季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 黄强,郑顺林,郭函,龚静,熊湖,袁继超,胡建军. 2019

[6]硝化/脲酶抑制剂对秋马铃薯植株及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 万年鑫,黄强,郑顺林,郭函,龚静,胡建军. 2021

[7]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的氮矿化. 胡诚,曹志平,胡菊,李双来. 2009

[8]沼液配施化肥对太湖地区水蜜桃品质及土壤氮素累积的影响. 汪吉东,曹云,常志州,张永春. 2013

[9]培养条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裴鹏刚,张均华,朱练峰,禹盛苗,胡志华,金千瑜. 2014

[10]加氯再生水交替灌溉对土壤氮素残留和马铃薯大肠菌群影响. 李平,樊向阳,齐学斌,樊涛,赵志娟,赵现方. 2013

[11]再生水灌溉条件下减量追氮对设施番茄根层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 李平,胡超,樊向阳,赵志娟,樊涛,齐学斌. 2013

[12]黑土有机碳、氮及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 骆坤,胡荣桂,张文菊,周宝库,徐明岗,张敬业,夏平平. 2013

[13]水氮耦合对小麦-玉米连作条件下小麦季氮素利用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谷利敏,王敬锋,董树亭,刘鹏,赵秉强,SoHwatBing. 2013

[14]玉米与蚕豆秸秆配施对秸秆分解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夏志敏,周建斌,梅沛沛,王平,桂林国,李隆. 2012

[15]不同有机物料速效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郑福丽,张柏松,崔荣宗,魏建林,李国生,李燕,谭德水. 2017

[16]减量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番茄根层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 李平,胡超,樊向阳,赵志娟,樊涛,齐学斌. 2013

[17]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小麦各生育期氮素形态的调控. 李俊杰,邹洪琴,许发辉,张水清,岳克,徐明岗,段英华. 2021

[18]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9]稻田套播麦的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张山泉,陈川,庄春. 2003

[20]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麒,曾宪楠,孙羽,卞景阳,冯延江,王萍.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