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孢子培养创制DW871矮秆彩色油菜新种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元雨

作者: 杨元雨;张瑞茂;黄莎;李杨;高志宏;王芳;王转转;王敏;赵德刚;宋莉;李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产胚率;彩色油菜种质;DW871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762-7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彩色油菜具有油用和观赏价值,因易种植、花色鲜艳和开花时间长等特点备受关注。然而,目前报道彩色油菜多为高芥酸、高硫甙的高秆株型,不满足兼作观赏和油用推广应用要求。因此,选育品质优良、株型适宜的彩色油菜新种质是观赏油菜的育种目标之一。本研究中以具有特异花序性状、观赏价值大的DW871为基础材料,与普通彩色高秆油菜杂交后,F1代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具有DW871特性同时品质优良的彩色花新种质。研究表明,采用前期集成的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产胚率达到了312~507胚/蕾,共纯合到14株彩色花油菜,其中白色花5株,橘红色花4株,金桔色花5株。经过农艺性状调查和品质分析,从DH植株中筛选出的Y57是一株含有DW871特异花序、矮杆、金桔色花、品质“双低”的优良新种质,株高88 cm,一次分支数18个,含油量39%,蛋白质含量25.96%,芥酸为0.95%,硫苷为28.15μmol/g饼,是培育集观赏和油用价值的甘蓝型彩色油菜新种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离体培养条件改良. 吴士红,戚存扣. 2010

[2]甘蓝型矮秆油菜DW871激素敏感性及矮化突变机制的初步分析. 王敏,黄莎,张瑞茂,李杨,王芳,杨元雨,王转转,李超. 2024

[3]秋水仙碱对油菜小孢子产胚率和再生植株二倍体率的影响. 曾柳,胡承伟,张学昆,程勇,陆光远,邹锡玲. 2016

[4]高含油量油菜品系T057-7选育方法研究. 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赵磊,王军亮,刘改. 2009

[5]春性甘蓝型油菜几个细胞质雄性不育DH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星晓蓉,杜德志. 2009

[6]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基因型及处理条件对成苗的影响. 皮明雪,郭少敏,张涛,杨雯竹,张敏琴,吴江发,杜才富. 2020

[7]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王汉中,王新发,刘贵华,郑元本,杨庆. 2004

[8]具双价基因的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的遗传转化. 王新发,王汉中,刘贵华,胡赞民,郑元本. 2004

[9]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优化. 谭少敏,胡靖锋,杨红丽,徐学忠,鄢波,陈倩,施敏,和江明. 2015

[10]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探. 李秀萍,杜德志. 1997

[11]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朱家成,文雁成,张书芬,田保明,王建平. 2001

[12]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6号的选育. 李秀萍,杜德志. 2009

[13]导入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转基因油菜及其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 王新发,王汉中,刘贵华,胡赞民,郑元本. 2003

[14]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及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的构建. 梅德圣,王汉中,李云昌,胡琼,李英德,徐育松. 2007

[15]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 陈正华,姚渝光,张丽华,关月兰,陈军,刘澄清. 1995

[16]长江下游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培养体系. 龙卫华,浦惠明,戚存扣,陈松,陈新军,高建芹. 2007

[17]用EMS诱变和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种质材料的研究. 和江明,王敬乔,陈薇,李根泽,董云松,寸守铣. 2003

[18]甘蓝型油菜矮杆新品系DW871的生态适宜性. 李盼,张显强,张瑞茂,罗京,李超. 2020

[19]甘蓝类植物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张振超,耿鑫鑫,戴忠良,潘跃平,王兵,许玲,颜志明,周伟军. 2013

[20]青花菜与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共培养技术研究. 张振超,潘跃平,毛忠良,颜志明,吴国平,姚悦梅,秦文斌,解振强,戴忠良.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