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机理及杂种优势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洁

作者: 郭洁;刘少隆;周新桥;陈达刚;陈可;叶婵娟;李逸翔;刘传光;陈友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籼粳分化;杂种不育;杂种优势;广亲和系;粳型亲籼系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2 年 49 卷 009 期

页码: 53-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两者在形态、生理以及基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将会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潜力,但是,籼粳亚种间的F1杂种不育性严重阻碍了杂种优势的利用.杂种不育性是一种合子后生殖隔离,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受多个不育基因座控制.广亲和品种的发现为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提供可能,该材料无论与籼稻还是粳稻杂交,F1杂种都能正常结实或结实率较高.概述了籼稻与粳稻间差异,剖析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已鉴定的杂种不育主效QTL与基因,分析了已克隆杂种不育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据此提出利用籼粳架桥培育亚种间渗入水稻、聚合育种培育广亲和系和粳型亲籼系,以及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广亲和系等途径,能够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精准化改良籼粳杂种的结实率,从而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将会推动水稻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分类号: S511.032

  • 相关文献

[1]恢复系R6547系谱的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分析. 肖宁,张洪熙,戴正元,潘存红,刘广青,张小祥,余玲,李爱宏. 2011

[2]水稻杂种优势与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 孙传清,姜廷波,陈亮,吴长明,李自超,王象坤. 2000

[3]利用SSR分析滇型杂交稻亲本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李亚莉,马继武,杨晓曦,许明辉,赵丰萍. 2012

[4]滇型杂交稻亲本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龙雯虹,许明辉,张树华. 2003

[5]粳型亲籼系常规稻育种价值探讨.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罗文永,赖穗春. 2016

[6]花药培养在水稻籼粳交恢复系选育上的应用. 向跃武,张志雄,王家银,周贤明. 1994

[7]水稻广亲和系的选育. 袁隆平. 1989

[8]水稻粳型亲籼光温敏不育系509S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 赵志刚,陈亮明,江玲,万建民. 2010

[9]粳稻广亲和恢复系ZR_6的筛选和初步利用研究. 林贻滋,张小明,奚永安. 1990

[10]水稻粳型亲籼系与光(温)敏核不育系亲和性测定. 刘凯,杨国才,万丙良,陈志军,胡刚,游艾青. 2009

[11]粳型亲籼系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及思考.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罗文永. 2016

[12]抗白叶枯病籼稻DV_(85)在籼粳交中的遗传表现. 张小明,林贻滋,奚永安. 1993

[13]水稻籼粳杂种雌性不育的细胞学初步观察(简报). 刘永胜,周开达,阴国大,罗文质. 1993

[14]犏牛及其亲本(牦牛;黄牛)体细胞染色体研究. 李孔亮,芦鸣计,刘汉英,许玉德. 1984

[15]水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技术的研究. 王建军,石守筠,张宏德,王顺其. 1993

[16]水稻杂种不育的遗传学研究. 万建民,江玲,赵志刚,陈亮明,周世荣,汪勇. 2011

[17]人工甘蓝型油菜与天然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与杂种不育研究. 卢长明,肖玲,武玉花,吴刚. 2007

[18]植物远缘杂交受精后生殖障碍及其克服方法. 邓衍明,叶晓青. 2013

[19]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Ⅰ.形态及酯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分析. 袁平荣,卢义宣,黄迺威,才宏伟,王象坤. 1995

[20]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 周振玲,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江玲,秦德荣,万建民,徐大勇.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