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郑麦9188高产稳产表现及遗传特性解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昝香存

作者: 昝香存;杜习军;赵明忠;高崇;韩留鹏;常莹莹;陈弯;齐学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郑麦9188;高产;稳产;产量三要素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10 期

页码: 116-1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依据中种联合体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南片水地组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汇总数据,分析了郑麦9188的高产稳产特性表现及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年区域试验郑麦9188平均产量为7 79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95%,差异极显著;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平均高稳系数(87.2%)比对照高出约4.5个百分点;产量三要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有效穗数(0.438)>穗粒数(0.352)>千粒重(0.322);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有效穗数(0.470)>千粒重(0.374)>穗粒数(0.247),穗粒数通过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对籽粒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0.062和0.043)。依据郑麦9188及其亲本的标记检测结果,分析了郑麦9188中存在的重要农艺性状基因位点,郑9188聚合了7个抗条锈病QTL位点(QYrsn.nwafu-1BL、Yr29、QYrxn.nwafu-1BL、QYrqin.nwafu-2AL、QYr.nwafu-3BS、QYr.nwafu-4BL、QYrqin.nwafu-6BS)、2个抗叶锈病基因(Lr13和Lr67)、3个高粒重QTL位点(Tabas1、TaGS5-A1、TaGW2-6A),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可部分解释郑麦9188条锈病和叶锈病的优异抗性及郑麦9188高千粒重特性。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高产稳产特性分析. 王会伟,胡琳,郭瑞,高崇,董海滨,赵明忠. 2021

[2]高产小麦新品种云麦76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评价. 王志龙,程加省,杨金华,王志伟,乔祥梅,程耿,黄锦,于亚雄. 2020

[3]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谷子新品系高产稳定性. 陈玉玲,孙佳馥. 1999

[4]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084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的分析. 景德道,林添资,周义文,刁立平,盛生兰. 2003

[5]杂交玉米新品种仲玉518高产稳产特征分析. 唐海涛,杨迎春,李祥艳. 2015

[6]徐麦35丰产稳产性分析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刘静,张会云,刘东涛,王静,马红勃,冯国华. 2018

[7]早熟抗旱啤酒大麦甘啤5号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 包奇军. 2011

[8]宁春50号产量构成及产量形成分析. 方亮,刘旺清,党根友,魏亦勤,沈强云,裘敏,李红霞,樊明,张双喜. 2016

[9]洪堡村水地小麦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 刘新月. 1994

[10]不同氮素处理对中麦175和京冬17产量相关性状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法计,徐学欣,肖永贵,何中虎,王志敏. 2016

[11]衡7228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孟祥海,陈秀敏,马俊永,孙书娈,乔文臣,魏建伟. 2006

[12]冬小麦新品种临丰615的选育. 董哲生,李文龙. 2006

[13]水陆稻不同生育期干旱适应性研究. 邓先能,周家武,徐鹏,胡凤益,李静,陶大云. 2009

[14]小麦新品种鲁原502高产稳产性分析及其育种启示. 李新华,李鹏,高国强,张凤云,孙明柱. 2015

[15]乔李小麦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的配置及应用. 陈永杰,贾文兰. 1994

[16]云南绥江县半边红李子高产稳产管理技术. 李君洪,王会平,范贤超,吴静,李坤明. 2023

[17]大豆新品种中黄901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陶金璐,司汉涛. 2016

[18]黑龙江省水稻稳产高产基本策略. 杨丽敏. 2007

[19]辽宁省水稻新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与环境效应的方差分析. 沈枫,韩勇,吕桂兰,马秀芳,唐志强. 2007

[20]转基因抗虫棉鲁7619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张传云,王芙蓉,刘国栋,张景霞,张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