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茶中茶氨酸、咖啡碱及多酚类的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小强

作者: 陈小强;叶阳;成浩;尹军峰;孙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茶;红茶;普洱茶;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没食子酸

期刊名称: 食品研究与开发

ISSN: 1005-6521

年卷期: 2007 年 28 卷 12 期

页码: 141-1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比较分析了绿茶类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红茶类的祈门红茶和立顿红茶、黑茶类的普洱茶I(特级标准样)和普洱茶Ⅱ(临沧出产)中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多酚类和没食子酸等物质的含量;研究了绿茶、红茶和普洱茶中茶氨酸与咖啡碱的比例关系、儿茶素的组成特征及含量,探讨了上述物质作为茶叶品质控制和鉴定的综合指标参数以及相关生理功效方面的组效关系的研究意义。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3类茶中水溶性多糖及蛋白质的含量分析. 叶阳,陈小强,苏丽慧,唐东东. 2008

[2]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东方,何普明,林智. 2007

[3]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茶叶中的没食子酸、咖啡碱和儿茶素. 赵明明,周聪,彭茂民,周有祥. 2019

[4]温度对茶多酚制品中儿茶素、没食子酸和咖啡碱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张建勇,王伟伟,崔宏春,薛金金,江和源. 2020

[5]茶白星病侵染对茶树特征性生化成分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杨春,李帅,孟泽洪,张小琴,梁思慧,李燕,席亚楠,沈强. 2023

[6]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研究. 吕海鹏,林智,谷记平,郭丽,谭俊峰. 2007

[7]普洱茶中没食子酸及其改善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王绍梅,李晓君,宋文明,潘联云. 2020

[8]不同茶树品种(品系)绿茶与红茶咖啡碱含量的比较分析. 龚雪,周顺珍,陈娟,杨春,郭燕,陈正武. 2018

[9]基于多酚类和嘌呤类代谢表型的沿河古茶树红茶适制性评估. 方仕茂,戴宇樵,杨婷,田小强,田洪军,刘忠英,潘科. 2021

[10]云南大叶种茶多酚和咖啡碱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尚卫琼,陈春林,孙承冕,唐一春,段志芬,杨盛美,孙雪梅,刘本英. 2021

[11]8份茶树新品系加工红绿茶的适宜性. 陈正武,陈娟,曹雨,郭燕,杨春,张小琴. 2016

[12]茶叶香气成分中芳樟醇旋光异构体的分析. 杨停,朱荫,吕海鹏,马成英,张悦,施江,刘爽,林智. 2015

[13]茶树鲜叶采前诱导和采后加工对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香气的影响. 施江,王佳童,彭群华,吕海鹏,Susanne Baldermann,林智. 2023

[14]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15]不同季节翠玉品种3大茶类生化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潘顺顺,赖幸菲,孙伶俐,黎秋华,向丽敏,孙世利. 2017

[16]湖南红、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禹利君,包小村. 2009

[17]黄山夏季鲜叶绿茶和红茶适制性研究. 雷攀登,黄建琴,周汉琛,胡善国,丁勇. 2016

[18]金萱品种夏暑茶类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赖幸菲,孙世利,李裕南,庞式,李振声,潘顺顺. 2015

[19]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2023

[20]茶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及机理. 施江,张盛,陈爱陶,林智.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