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三角洲稻区缓释肥施用下氮肥减施潜力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彭晓宗

作者: 彭晓宗;翟丽梅;王洪媛;宫亮;武淑霞;刘宏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面源污染;氮;减量施肥;水稻;缓释肥料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51-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辽河三角洲典型单季稻区氮肥减施潜力,采用区域施肥调查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了解区域施肥现状以及不同缓释肥减量替代化肥对产量、氮素供给和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辽河三角洲单季稻氮肥施用量主要分布在200~350 kg·hm-2之间,区域平均施氮量为294.5 kg·hm-2,区域平均经济产量为10479.9 kg·hm-2,依据水稻需氮量计算得出适宜的施氮量为182~202 kg·hm-2.经研究表明,根据目前区域内可选择的肥料类型选择适宜的缓释肥料,减氮潜力在19.2%~30.8%之间,在保证作物产量的条件下,可以提高1.39%~15.79%的氮肥利用率,维持土壤养分含量,有效降低田面水中68.4%~79.6%的氮含量,增加541.4~5816.6元·hm-2的经济效益.综上,在减氮潜力较高的地区,适当减氮条件下施用缓释肥可以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氮素损失的环境风险,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化肥减量替代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产量及氮流失影响. 秦雪超,潘君廷,郭树芳,翟丽梅,王洪媛,武淑霞,刘宏斌. 2020

[2]荒漠草原退化草地缓释氮肥施用初步研究. 春亮,韩文军,王海,乌兰,那日苏. 2013

[3]减量施肥对崇礼区农业氮磷流失的削减效应. 刘蕾,张国印,郜静,李玭,王凌,徐万强,赵欧亚. 2019

[4]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 2015

[5]植物篱及过滤带防治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张雪莲,赵永志,廖洪,李晓娜,张国芳,文方芳,刘自飞,张梦佳. 2019

[6]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丁树文. 2012

[7]农田排水氮磷拦截潜流坝的设计与运行. 赵建宁,张贵龙,刘红梅,秦伟,吴钰明,杨殿林. 2013

[8]三峡库区古夫河小流域氮磷排放特征. 华玲玲,李文超,翟丽梅,崔超,刘宏斌,任天志,张富林,雷秋良. 2016

[9]三峡库区古夫河小流域氮磷排放特征. 华玲玲,李文超,翟丽梅,崔超,刘宏斌. 2017

[10]滇池流域农田氮、磷肥施用现状与评价. 陆轶峰,李宗逊,雷宝坤. 2003

[11]不同施氮水平下油菜地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俞巧钢,叶静,马军伟,孙万春,王强,姜丽娜,符建荣,陈义. 2011

[12]广州郊区菜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 张威,艾绍英,姚建武,李盟军,杨丽娟. 2009

[13]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孙会峰,周胜,付子轼,陈桂发,邹国燕,宋祥甫. 2015

[14]猪粪与氮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郑网宇,吴园园,张辉,宁运旺,马洪波,汪吉东,张永春,艾玉春. 2019

[15]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 2012

[16]秸秆还田结合减量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赵子婧,孙建平,戴相林,刘雅辉. 2022

[17]“薯-稻-稻”轮作模式下双季稻施肥减量研究. 李小波,刘晓津,赖玉嫦,索海翠,王丽,安康. 2016

[18]大棚作物-水稻种植模式对稻谷产量和氮素面源污染的影响. 沈明星,吴彤东,谢正荣,刘凤军,陆长婴,姚月明. 2009

[19]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典型稻麦轮作区作物产量稳定性研究. 马力,杨林章,沈明星,夏立忠,李运东,刘国华,殷士学. 2011

[20]茶多酚与尿素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周新伟,邱业先,沈明星,朱兴连,陆长婴,王海候,施林林,陈凤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