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冬小麦株型构建及其生育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晓萍

作者: 张晓萍;杨慎骄;张笑培;白芳芳;王和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推迟播种;株型构建;生育特征;春化现象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3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915-9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黄淮平原中部冬小麦区秋季旱涝频发导致小麦播种推迟的现状,设计冬小麦10月15日(适期播种)、10月30日(中晚期播种)、11月15日(晚期播种)、11月30日(超晚期播种)、2月15日(早春播种)和3月1日(春播)6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冬小麦株型构建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冬小麦播期的推迟,其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早春播种和春播与适期播种相比生育期缩短115~130d;10月30日(中晚期播种)之后的5个播期与适期播种相比株高降低,成穗数和有效小穗数减少;迟播小麦的叶位下移,冠层空间降低,叶面积减少;收获指数随播种期推迟由0.46(适期播种)提高到0.53(春播);冬小麦产量随播种期推迟显著下降,减产幅度最高达43.6%;冬小麦春季播种未经过冬季和早春阶段的自然低温处理,无春化过程依然可形成产量.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39高产生育特征及其吸肥特性. 吉荣龙,崔必波,黄志勇,费月跃,顾克余,李春宏,陈德华,吴云康. 2007

[2]高粱属杂交饲料作物新品种引进观察试验. 温学飞,郭永忠,潘占兵,左忠. 2003

[3]吉林中部超高产大豆的生育特征与营养特性研究. 盖嘉慧,闫孝贡,刘剑钊,郭金瑞,袁静超,张洪喜,闫晓艳,任军. 2014

[4]不同类型小麦在豫南地区的品质表现. 孙君艳,张凯,程泽强. 2005

[5]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赵刚,樊廷录,李尚中,王国宇,杨晨. 2008

[6]保护耕作制中土壤蓄水量有降水贮存效离的研究. D.L.Tanaka,R.L.Anderson,舒乔生. 1999

[7]应用多维全息协调方法优化冬小麦产量结构. 郭新宇,郁明谏. 2002

[8]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兰天15号种植密度与适生性研究. 姚有华,谢德庆,叶景秀. 2015

[9]氮磷钾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赵辉,周琴,范雪梅,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爱君. 2004

[10]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 邵玉翠,李悦,盛福昆,严晔端,安玉钗,张余良. 2006

[11]国审冬小麦新品种京冬18的选育. 单福华,田立平,庞斌双,高新欢,任立平,侯淑敏,张凤廷. 2012

[12]行距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碳氮运转及籽粒氮素输入特征的影响. 冯伟,管涛,冯晓,朱云集,郭天财,康国章. 2011

[13]冬小麦叶片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籽粒品质的关系. 王之杰,黄文江,马智宏,王北洪,赵春江,赵明. 2004

[14]施肥对丘陵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裕元,郭永杰,邵明安. 2000

[15]高光谱遥感监测冬小麦条锈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黄木易,王纪华,黄义德,黄文江,赵春江,刘良云. 2004

[16]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崔新菊,赵奇,尤明山,王彩荣,彭云承,董世磊. 2010

[17]冬小麦节水栽培三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 张胜全,方保停,张英华,周顺利,王志敏. 2009

[18]春季干旱对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施肥和灌溉的应对效果——以2003年和2009年山西垣曲县冬小麦生产的调查和试验观察为例. 褚清河,闫明,薛献来,潘根兴. 2011

[19]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下不同施氮量的氮素平衡. 李世娟,诸叶平,孙开梦,鄂越. 2003

[20]不同生育时期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分配及叶片代谢的影响. 岳寿松,于振文,余松烈.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