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风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优先流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慧

作者: 卢慧;吕刚;刘建华;张卓;王锋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风沙土;染色深度;根长密度;优先流;樟子松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22 年 31 卷 012 期

页码: 2350-23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机制,以辽西北风沙地24、38、49 a等3种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holica)人工林与对照组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的方法研究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优先流的形态特征及根系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优先流入渗深度在26—38 cm,24、38、49 a樟子松林地与对照样地土壤优先流最大染色深度依次为26.66、32.07、35.38、37.31 cm,优先流入渗深度随着林龄的增长明显加深,缺乏良好土壤结构且干燥的荒草地土壤更容易出现优先流现象.并且入渗深度与土壤自然含水率、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关系密切;随着樟子松林林龄的增加,根长密度也增加,染色面积比也增加,其中根系所产生的土壤大孔隙和根系死亡所产生的孔隙有决定性的影响效果;植物根系可以显著影响土壤优先流,且不同根系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根长密度对土壤优先流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樟子松林龄增长,到一定年限则生长缓慢,甚至会出现早衰现象,不同林龄樟子松林地根系特征指标间差异显著,这也直接影响土壤优先流特征.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辽西北风沙地樟子松根系对风沙土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及其再分布、风沙地水资源利用以及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应对措施.

分类号: S152.7%X144

  • 相关文献

[1]土壤大孔隙及大孔隙溶质运移研究进展. 沃飞,刘凤枝,蔡彦明,刘传娟. 2008

[2]西南岩溶区粉垄耕作和免耕方式下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 陈晓冰,严磊,陈廷速,李振东,甘磊,SAEED Rad. 2018

[3]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陈晓冰,严磊,李振东,SAEED Rad,陈廷速,甘磊. 2019

[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优先流对磷素垂直迁移及淋失风险的影响. 刘蕾,王鹤雄,张国印,郜静,李玭. 2021

[5]土壤优先流路径研究进展. 李洪宇,高阳,刘铁刚. 2015

[6]设施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蕾,王鹤雄,张国印,郜静,李玭,赵欧亚. 2021

[7]水氮耦合对固定道垄作栽培春小麦根长密度和产量的影响. 马忠明,陈娟,刘婷婷,吕晓东. 2017

[8]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 万海霞,蔡进军,郭永忠,马璠,许浩,韩新生,王月玲,董立国. 2020

[9]宁南黄土区典型林分林下草本植被根系分布特征. 王月玲,王思成,许浩,万海霞,董立国,韩新生. 2023

[10]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 梁文科,阎素红,王俊娟,杨兆生,张文生. 2003

[11]玉米不同品种根系分布和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研究. 梁文科,阎素红,王俊娟,杨兆生,张文生. 2003

[12]覆盖处理苹果细根分布与土壤物理性状响应关系研究. 孙文泰,董铁,刘兴禄,赵明新,尹晓宁,牛军强,马明. 2016

[13]根钻和图像法测定棉麦套种及单种作物根长密度的精确性研究. 张立祯,王晓辉,张雷,李鹏程,马慧娟,刘敬然,刘绍东,赵新华. 2017

[14]果树根系分布研究进展. 杨凯,郝锋珍,续海红,郭向红,张鹏飞. 2015

[15]根系吸水模型模拟覆膜旱作水稻气孔导度. 金欣欣,石建初,李森,马雯雯,左强. 2017

[16]滴灌系统运行方式施肥频率对番茄产量与根系分布的影响. 栗岩峰,李久生,饶敏杰. 2006

[17]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刘浩,段爱旺,高阳,申孝军. 2006

[18]冬小麦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 邱新强,高阳,黄玲,李新强,孙景生,段爱旺. 2013

[19]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 王凯,宋立宁,吕林有,祝畅. 2014

[20]加工番茄“宽垄不翻秧”栽培模式下的深耕影响分析. 杨生保,余庆辉,张勇,迟庆勇,高卫东.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