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亚兵

作者: 刘亚兵;冉乾松;蒲璐璐;段学艺;王敏;戴宇樵;张拓;刘忠英;潘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滋味;影响因子;品质调控;光质;微生物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4 年 15 卷 001 期

页码: 1-9

摘要: 红茶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茶类之一,其加工步骤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其中发酵是红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关于红茶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已有文献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酶种类及其活性、温度、湿度、pH,以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等内部及环境因素均会影响红茶品质特征化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其品质.目前常用的品质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新发酵技术、冷冻萎凋技术、外源酶技术以及光质.未来研究重点将是优化红茶适制品种培育、环境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微生物对红茶发酵品质的影响机制和加工设备智能化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红茶的滋味品质和推进红茶新研究进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不同等级新九曲红梅茶的风味化学特征. 郭丽,彭群华,赵锋,卢红渭,包兴伟,林智. 2021

[2]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2023

[3]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黄藩,董春旺,朱宏凯,叶阳,张成,何华锋,张坚强. 2014

[4]闷黄过程中黄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滑金杰,江用文,袁海波,尹军峰,钟维标,余书平,谢前途. 2015

[5]高水分苜蓿干草捆防霉复合添加剂配方筛选. 丁武蓉,杨富裕,郭旭生. 2013

[6]植物工厂的发展策略. 杨其长. 2014

[7]2020年枇杷若干领域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秀萍,苏文炳. 2021

[8]绿茶滋味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廖珺,王烨军,苏有健,方洪生,张永利,孙宇龙,方雅各. 2022

[9]园艺植物质子泵及其对有机酸积累调控的研究进展. 石彩云,刘丽,魏志峰,高登涛,刘永忠. 2022

[10]干燥条件对栗蘑脆片品质的影响. 常虹,周家华,赵智远,赵丽芹,谢敏. 2012

[11]中红外-热风组合干燥牛肉干降低能耗提高品质. 谢小雷,李侠,张春晖,贾伟,李银,孙红梅,王兆进,穆国锋. 2013

[12]减压贮藏保持茭白采后品质及调控细胞壁物质代谢. 房祥军,郜海燕,宋丽丽,陈杭君,毛金林,杨倩. 2013

[13]高压CO_2处理保持非还原桃汁的品质. 周林燕,王永涛,刘凤霞,毕秀芳,廖小军. 2013

[14]苹果品种用于加工鲜榨汁的适宜性评价. 聂继云,毋永龙,李海飞,王昆,李静,李志霞,徐国锋. 2013

[15]库尔勒香梨研究进展. 田雯,张校立,陈励坤,何临梓,王永鹏. 2024

[16]白茶风味品质形成与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陈林,陈键,宋振硕,王丽丽,张应根,项丽慧,林清霞. 2023

[17]肉制品发酵技术对肉品品质的调控及应用研究进展. 龙正玉,邹金浩,杨怀谷,任国谱,曹清明,唐道邦. 2024

[18]不同芥菜的滋味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 罗耀华,刘晓鸣,李月,江玉琴,罗凤莲. 2018

[19]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祁丹丹,戴伟东,谭俊峰,彭群华,张悦,林智. 2016

[20]普洱茶滋味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杨停,施江,林智.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