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玉米黄叶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袁钰涵

作者: 袁钰涵;樊佳丽;杨文竹;陈茹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叶色突变体;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进展

ISSN: 2095-2341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75-82

摘要: 在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是作物积累生物量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依赖于多种光合色素和完整的叶绿体结构与功能。而玉米叶色突变体对于研究叶绿体发育、提高玉米光合作用能力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两个玉米自交系郑58(Z58)和B73为对照,对从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phonate,EMS)处理后的不同玉米诱变群体中筛选到的2株黄叶突变体yl-1(yellow leaf-1,Z58背景)、yl-2(yellow leaf-2,B73背景)以及从玉米自交系Z58中发现的1株自然黄叶突变体yl-3(yellow leaf-3)等3个表型相似的玉米黄叶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突变体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叶表型、不复绿、植株矮小、发育迟缓;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显著升高(P<0.05);不同突变体的各类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个突变体的黄叶表型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导致相关四吡咯化合物合成异常引起的。研究结果为定位引起3个突变体黄叶表型的突变基因和进一步探讨其利用潜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耐密型玉米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转运分配研究. 冯春生,尹枝瑞,赵述文,李维岳. 1993

[2]玉米疏密种植模式增产试验. 李伟红,王福义,裴泽莲,王帅,刘欣. 2012

[3]玉米冠层结构、光分布和光合作用研究综述. 郭江,肖凯,郭新宇,张凤路,赵春江. 2005

[4]不同耕作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差异. 张德健,路战远,张向前,王玉芬,智颖飙. 2014

[5]不同复合肥对玉米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阎世江,褚清河,周运宁,张治家. 2018

[6]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许世昌,戴俊英. 1994

[7]玉米抗感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的光合作用机制研究. 王明泉,付立新,李国良,扈光辉,任洪雷,胡少新,杨剑飞,刘畅,龚士琛. 2021

[8]拔节期淹水条件下施氮量对春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周青云,李梦初,漆栋良,黄朝阳,王紫丞,徐茵,李继福. 2020

[9]玉米叶片"源"的高温胁迫阈值研究. 张学鹏,李腾,王彪,刘晴,刘涵瑜,陶志强,隋鹏. 2021

[10]玉米光合生产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 郑国清,张曙光,段韶芬,高亮之. 2004

[11]外源一氧化氮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邵瑞鑫,李蕾蕾,郑会芳,张寄阳,杨慎娇,马野,信龙飞,苏小雨,冉午玲,毛俊,郑博元,杨青华. 2016

[12]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宋立泉. 1997

[13]玉米耐低温冷害研究进展. 扈光辉,张志武,杨德光. 2014

[14]两种水分条件下夏玉米叶片气孔行为对光质的瞬时响应. 李沅媛,龚道枝,严为光,唐大华,梅旭荣,张文英. 2017

[15]壳聚糖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及叶片光合的影响. 曲丹阳,张立国,顾万荣,曹鑫波,樊海潮,孟瑶,陈喜昌,魏湜. 2017

[16]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氮肥互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牛晓光,杨荣全,李明,段碧华,刁田田,马芬,郭李萍. 2020

[17]不同滴灌模式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徐晨,李前,于江,赵洪祥,闫伟平,孙宁,张治安,张丽华,边少锋. 2023

[18]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概述. 岳尧海,周小辉,刘文国. 2008

[19]不同耕作和灌溉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战东,张凯,黄超,孙景生. 2019

[20]不同浓度镉胁迫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汪洪,赵士诚,夏文建,王秀斌,范洪黎,周卫.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