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青素玉米的育种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文竹
作者: 杨文竹;陈茹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花青素;鲜食玉米;育种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22 年 24 卷 008 期
页码: 18-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花青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水溶性色素,也是常见的抗氧化物质.近年来,花青素在抗炎、防衰老等方面的保健功能逐渐得到关注和认可,随着甜、糯类型鲜食玉米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富含花青素的鲜食玉米格外受消费者的欢迎.除了鲜食,花青素玉米还可以作为原材料进行工业提取,提取的花青素应用广泛.近几年,花青素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并且在基因工程育种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玉米花青素的合成代谢调控途径、用途和市场前景、常规品种选育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花青素玉米未来的开发、育种方向选择提供借鉴.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体外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 卢柏山,董会,史亚兴,赵久然,徐丽,刘辉,张翠芬. 2021
[2]"逆境严选"鲜食玉米自交系选育方法及育种应用. 胡俏强,钱俊,王慧,胡颖雄,孙雪花,周安来,郭华,黄少华,刘浩,吕桂华,陆大雷,郑洪建,戴惠学. 2020
[3]福建鲜食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 廖长见,谢迎春,林建新,张扬,林静,卢和顶,陈山虎,林海建. 2022
[4]我国鲜食玉米种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丽,赵久然,卢柏山,史亚兴,樊艳丽. 2020
[5]辽宁鲜食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吴玉群,常程,邢志远. 2006
[6]"三步选择"法在优质多抗鲜食玉米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谭禾平,谢传晓,赵文明,杨泉女,陆大雷,王洋,俞琦英,梁克勤,韩海亮,祁显涛,王蕴波,朱维佳,张美景,包斐,张书涛,韩庆辉,赵福成. 2022
[7]紫甘薯颗粒全粉加工专用品种育种品质指标和策略的初步探讨.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2015
[8]中国食用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阳. 2018
[9]紫心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2
[10]鲜食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张海军,曾燕南,周影. 2010
[11]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王菁菁,徐珊珊,赵静红. 2016
[12]几种杀虫剂防治玉米粘虫田间药效试验. 刘振文,庄光辉,岑彩霞. 2012
[13]广州地区亚洲玉米螟的滞育与抗寒力的季节动态. 何康来,王振营,张宝鑫,黄少华. 2007
[14]鲜食玉米应用不同厚度PBSA降解膜效果研究. 安颖蔚,史书强,冯良山,张鹏. 2017
[15]大棚蚕豆-鲜食玉米-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刘水东,卞晓春,吴春芳. 2015
[16]不同质材覆盖方式对鲜食玉米育苗保温试验研究初探. 姚坚强,朱金庆,王美兴,任永源,张莲英. 2009
[17]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生及鲜穗产量的影响. 陆虎华,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薛林,胡加如,陈国清,石明亮,黄小兰,郝德荣,冒宇翔,程玉静. 2013
[18]耐盐牧草-肉羊-鲜食玉米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及其高效配套技术. 王兰萍,王为,潘宗瑾,洪键,王海洋,耿荣庆. 2016
[19]鲜食“蚕豆/春玉米+大豆—秋玉米/秋大豆”1年5熟高效种植技术. 汪凯华,王学军,陈满峰,缪亚梅,顾春燕,葛红,单志良. 2014
[20]鲜食“蚕豆/春玉米-夏(秋)大豆/秋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汪凯华,单志良,王学军,陈满峰,缪亚梅,葛红,顾春燕.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虾青素的生物合成与产业化应用
作者:苗丽青;马旭辉;李素贞;陈茹梅;柳小庆
关键词:虾青素;生物合成;产业应用;递送系统
-
3个玉米黄叶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作者:袁钰涵;樊佳丽;杨文竹;陈茹梅
关键词:玉米;叶色突变体;光合作用;叶绿素合成
-
玉米中Class Ⅰ和Class Ⅱ NAS蛋白之间的BiFC互作研究
作者:肖克;周晓今;陈茹梅;逄森
关键词:玉米;烟草胺合成酶;N端可变结构域;双分子荧光互作
-
褪黑素对玉米幼苗根系发育和抗旱性的影响
作者:马旭辉;陈茹梅;柳小庆;赵军;张霞
关键词:褪黑素;根系构型;抗氧化;光合作用;抗旱性
-
转phyA2、ZmTMT和Bar玉米的获得及其特性分析
作者:姚兴兰;杨文竹;罗彦忠;陈茹梅;王磊;张兰
关键词:玉米;植酸酶;维生素E;α-生育酚;草铵膦抗性
-
玉米ZmENA1基因的克隆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应答分析
作者:张鑫;周晓今;逄森;李素贞;黄家兴;陈茹梅
关键词:玉米;ZmENA1;金属;烟酰胺;生物信息学
-
植物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研究进展
作者:焦勇;柳小庆;江海洋;陈茹梅
关键词:植物;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