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烟色棒束孢的生物学特性与其对小菜蛾致病力的相关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雷妍圆

作者: 雷妍圆;吕利华;何余容;梁淑仪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玫烟色棒束孢;小菜蛾;生物学特性;致病力;相关性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10 年 37 卷 03 期

页码: 217-2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原始亲本菌株PFCF-O、退化亲本菌株PFCF-D和单孢分离子菌株PF-CF-D58、PFCF-D20、PFCF-D50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等生物学指标以及各菌株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结果表明,菌株PFCF-O的生长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产孢量为2.7×107个/mL,孢子萌发率为62.59%,胞外蛋白酶水平为1.16,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7.74%。而菌株PFCF-D、PFCF-D20、PFCF-D50和PFCF-D58间平均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产孢量变化范围为1.05×107~2.34×107个/mL,胞外蛋白酶水平变化范围为1.02~1.07,各生物学指标及其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19.86%~51.44%)都显著低于菌株PFCF-O。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致病力与菌株生长初期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胞外蛋白酶水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菌株生长后期的生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分类号: S433.4

  • 相关文献

[1]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与其对小菜蛾致病力相关性分析. 雷妍圆,吕利华,何余容,陈冬虹. 2010

[2]玫烟色棒束孢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黄建华,罗任华,秦文婧,黄水金. 2012

[3]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与致病力相关性研究. 李燕,尹小乐,刘永锋,于俊杰,陈志谊. 2012

[4]球孢白僵菌与玫烟色棒束孢制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 代晓彦,李翌菡,沈祖乐,许炜明,吴建辉,任顺祥,邱宝利. 2017

[5]亚洲柑橘木虱2株高致病力病原真菌菌株的筛选. 代晓彦,李翌菡,许炜明,沈祖乐,黄振,吴建辉,任顺祥,邱宝利. 2016

[6]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产酶特性研究. 雷妍圆,吕利华,何余容. 2017

[7]玫烟色棒束孢与短期35℃高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 张伟,吕利华,何余容,念晓歌. 2013

[8]小菜蛾感染玫烟色棒束孢后的病征及组织病理变化. 雷妍圆,吕利华,何余容,韦秉兴. 2011

[9]小菜蛾血淋巴对玫烟色棒束孢入侵的生理防御反应. 雷妍圆,何余容,吕利华. 2011

[10]玫烟色棒束孢诱导的小菜蛾免疫响应表达谱分析. 雷妍圆,何余容,谢梅琼,吕利华,顾家睿. 2016

[11]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的透射电镜观察. 雷妍圆,何余容,吕利华. 2011

[12]紫外线诱变对玫烟色棒束孢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罗莹,龙秀珍,赵晶,任顺祥. 2015

[13]球孢白僵菌对四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兼控潜力评价. 邝灼彬,吕利华,冯夏,陈焕瑜,武亚敬,何余容. 2005

[14]不同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雷妍圆,吕利华,何余容. 2010

[15]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吕利华,何余容,武亚敬,冯夏,陈焕瑜. 2007

[16]辣椒疫霉交配型及其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初步研究. 李萍,戚仁德,杨光红,许周典,高智谋. 2011

[17]相同立地条件下向日葵核盘菌、小核盘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比较. 贾瑞芳,张键,李敏,孟庆林,周洪友,赵君. 2017

[18]沙门菌噬菌体抗性菌的筛选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包红朵,朱树娇,张辉,周艳,张旭晖,庞茂达,孙利厂,李维,王冉. 2020

[19]广州地区一株绿僵菌的鉴定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测定. 雷妍圆,王德森,薛志洪,吕利华,黄少华,章玉苹. 2020

[20]一株来自热带地区蜡蚧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张艳军,谢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