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N诱导小麦幼苗抗叶锈病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荣丽

作者: 刘太国;黄云;程登发;陈万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BION;小麦叶锈病;诱导抗病性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06 年 33 卷 02 期

页码: 122-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研究了BION(有效成分为苯并噻二唑,BTH)对小麦幼苗叶锈病的诱导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BION诱导麦苗抗叶锈病的最佳浓度为200mg/L;在诱导处理和接种之间至少需要2天才能诱导抗性表达,间隔4天的诱导抗性效果最好,这种抗性的持久期至少14天。BION处理麦苗第1叶,可使未处理的第2叶也表现出抗性,但处理后至少需要48h这种抗性才能表达。以浓度为200mg/L的BION处理小麦叶片4天后接种,PAL、PPO、POD的活性均高于对照,在接种2天后产生一个峰值,BION水溶液对小麦叶锈菌夏孢子的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由此认为,BION可诱导小麦幼苗产生对叶锈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分类号: S435.121

  • 相关文献

[1]BION诱导小麦幼苗抗叶锈病防御酶活性的研究. 陈万权,陈广艳,黄云,刘太国,蔡治荣,张胜恒,易红华. 2011

[2]122份小麦品种(系)抗叶锈病基因Lr26、Lr34、Lr38分子标记检测. 隋建枢,王化陆,辛智海,王伟,陈天青,何庆才. 2016

[3]小麦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 谢欢,杨文香,彭巧慧,赵丽娟,刘力伟,张娜,刘大群. 2014

[4]小麦种质资源抗叶锈性鉴定初步研究. 王剑雄. 1991

[5]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和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范志业,曹永周,沈海龙,陈莉,侯艳红,徐飞,陈琦,刘迪,李雷雷,李世民,孙炳剑. 2020

[6]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孙海燕,原征,疏燕,张兴,张爱香,陈怀谷. 2021

[7]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9的分子标记及其检测. 刘子记,梁永,朱婕,李根桥,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13

[8]粗山羊草Y192中抗叶锈基因LrY192的SSR定位. 胡亚亚,冯丽娜,冀红柳,孙一,张娜. 2011

[9]甘肃36个小麦生产品种抗叶锈病基因分析及成株期抗性评价. 黄瑾,金社林,曹世勤,贾秋珍,骆惠生,张勃,孙振宇,王晓明. 2020

[10]果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田间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高海峰,王锁牢,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高永红,张宏芝,李广阔. 2015

[11]氯化钾对冬小麦生长及叶锈病的影响. 张笃军,王宏庭,原宗英,于志勇,赵萍萍. 2016

[12]小麦叶锈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的有效性研究. 原宗英,武英鹏,李艳芳. 2004

[13]2011-2012年度中国六省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分析. 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2015

[14]6种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杨共强,宋玉立,何文兰. 2007

[15]不同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刘太国,刘博,高利,李宁静,朱映峰,刘立新,陈万权. 2016

[16]小麦叶锈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小辉,畅志坚,乔麟轶,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任永康,张晓军. 2016

[17]小麦叶锈菌SRAP标记体系的优化与验证. 陈万权,郄彦敏,蔺瑞明,徐世昌. 2009

[18]31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分析. 安哲,卢占芳,张涛,李建嫄,刘鹏,张瑞丰,杨文香,刘大群. 2018

[19]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中TaABCF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苑莹,胡亚亚,李建嫄,杨文香,刘大群. 2017

[20]小麦叶锈菌效应蛋白Pt18906激发TcLr27+31的双层防御反应. 齐悦,吕峻元,张悦,韦杰,张娜,杨文香,刘大群.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