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对长角血蜱甘肃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知新

作者: 李知新;刘光远;田占成;谢俊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角血蜱;生物学特性;温度;饲喂方式

期刊名称: 动物医学进展

ISSN: 1007-5038

年卷期: 2010 年 31 卷 05 期

页码: 30-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在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条件下,观察我国北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甘肃株的生活史及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试验蜱分组后置于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下,待其发育到下一阶段,叮咬实验动物,连续调查其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完成一个世代需101 d~148 d。成年饥饿雌蜱吸血期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缓慢吸血和快速吸血;经兔体叮咬的成年雌蜱其饱血体重小于羊体。不同饲喂条件下长角血蜱饱血体重、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幼蜱、若蜱的蜕变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饱血雌蜱处于发育阶段时,产卵前期、产卵期及卵的孵化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6℃~30℃条件下长角血蜱产卵量没有变化,利于蜱的存活;4℃以下和45℃以上饱血蜱及其后代不能存活;16℃以下蜱的发育周期延长。结果表明,长角血蜱为三宿主蜱;雄蜱可以帮助雌蜱吸血;在羊体上的吸血能力优于在兔体上的吸血能力;温度对长角血蜱的发育繁殖有影响。

分类号: S852.746

  • 相关文献

[1]不同饲喂方式和配对方式对附尾扇头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刘光远,才学鹏,白启,刘晓华,H.Wang,P.A.Nuttle. 2006

[2]我国长角血蜱孤雌生殖种群的发现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周金林,周勇志,龚海燕,陈灵芝,曹杰. 2004

[3]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甘肃株孤雌生殖种群的生物学特性. 李知新,刘光远,田占成,谢俊仁,王路,龚真莉,柴慧萍,孙晓林. 2007

[4]落葵新病害——匍柄霉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卯婷婷,赵兴丽,赵玳琳,陶刚. 2016

[5]一株拟青霉属黑木耳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钟丽娟,池景良,陈飞,赵新海,张庆华,韩冰,关艳丽. 2021

[6]亲本体色及环境因子对长绿飞虱成虫体色、寿命与繁殖的影响. 尹海辰,李建洪,刘超华,万鹏. 2019

[7]皮氏叶螨生物学特性观察及5种药剂毒力测定. 符悦冠,张方平,刘奎,钟义海,彭正强,金启安. 2004

[8]椰子织蛾幼虫寄生蜂-麦蛾柔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吴琦琦,吕宝乾,曹凤勤,彭正强,卢辉,唐继洪,吴晓霜. 2018

[9]豆天蛾越冬幼虫滞育解除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郭明明,李晓峰,邓盼,李大维,李俊领,樊继伟,陈凤. 2021

[10]海南异歧蔗蝗生物学习性及4种农药对其毒力测定. 卢芙萍,赵冬香,黄黎光,王爱萍,陈青. 2011

[11]温度对绿僵菌菌株LA06、LD04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顾晓军,问锦曾,王海鸿,雷仲仁. 2007

[12]拟康宁木霉T-51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物防治潜力. 尤佳琪,杜然,顾卫红,李超汉,李国庆,宋荣浩. 2022

[13]椰心叶甲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吕宝乾,彭正强,唐超,温海波,金启安,符悦冠,杜予州. 2005

[14]不同饲喂方式对断奶羔羊的育肥效果. 白云峰,涂远璐,佰伊拉,高立鹏,严少华,刘建. 2013

[15]不同饲喂方式对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鲍坤,王凯英,王晓旭,杨福合,李光玉. 2015

[16]苜蓿的营养、饲喂方式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杨丽,徐安凯. 2008

[17]干粉料喂养毛皮动物的几个误区. 张海华,李光玉,刘佰阳. 2009

[18]不同饲喂方式对波杂羔羊的育肥效果. 钱勇,钟声,张俊,李宝全,黎有娣. 2012

[19]影响牛奶中CLA含量的五个重要方面. 杨鹏标,曾勇,赵韵新,杨盛兴,王加启. 2008

[20]冬季不同饲喂方式对大别山黄牛养殖效益的影响比较. 汤继顺,李立冰,贾玉堂,吴永刚,徐磊.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