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2·5熟产粮22·5t/hm~2种植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永红
作者: 汤永禄;梁远发;杨勤;何文铸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四川盆地;多熟种植;超高产
期刊名称: 耕作与栽培
ISSN: 1008-2239
年卷期: 2007 年 04 期
页码: 14-15+18
摘要: 据四川省农科院简阳和广汉基地1996—2005年周年高产示范田结果,分析提出了利用夏秋季资源优势、突出秋收作物超高产的四川盆地周年超高产技术途径。结合2004—2005年关键技术与多熟新模式试验研究,组装集成了多熟超高产种植模式,开展了2.5熟目标产量22500kg/hm2的超高产攻关,进一步讨论了实现2.5熟超高产的研究任务。
分类号: S344
- 相关文献
[1]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技术途径分析. 李朝苏,吴春,李生荣,黄辉跃,王常玲. 2013
[2]晋南旱地多熟种植效应研究. 冯永平,李永山,朱建中,牛西午. 2001
[3]多熟种植模式中冬小麦光合特性研究. 李忠华,孟凤轩,陈署晃. 2008
[4]棉田立体间套复种多熟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 谭斌,李林,孙玉桃,龚次元,张武汉,杨光立. 2003
[5]多熟制条件下节水抗旱农作模式的水分利用率研究. 张鸿,姜心禄,朱钟麟,袁勇,谢红梅. 2006
[6]绿洲灌区多熟种植现状潜力与开发对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柴强,高育峰,黄高宝. 2005
[7]塔里木盆地多熟种植的生产效应及作物群体生长分析. 孟凤轩,崔新建,杨国武,何雄,马海刚,李忠华. 2003
[8]发展多熟种植 建设高产农田. 佟屏亚. 1998
[9]四川干制辣椒套作模式研究. 毛金雄,郭伟,彭化贤,赵红斌,腾有德. 2013
[10]上下扬子构造演化及叠合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对比. 庞玉茂,张训华,肖国林,温珍河,郭兴伟,孙建伟,赵维娜. 2016
[11]四川盆地新植茶园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黄苹,蒋光藻. 2002
[12]四川盆地农业生态系统害鼠种群测报数学模型的研究. 宗浩,蒋光藻,倪建英. 1998
[13]四川盆地西部平原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形成及分布的关系. 廖远禄,陆景冈. 1990
[14]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与居里点深度之间的相关性. 王健,张广伟,李春峰,梁姗姗. 2018
[15]四川盆地"华西秋雨"模式下冬油菜直播应对苗期湿害的策略. 吴永成,雷小龙,蒲晓斌,彭霄,郭世星. 2022
[16]四川盆地栽培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监测. 鲜赟曦,张蕾,杨潇湘,刘勇,向运佳,周西全,黄小琴. 2021
[17]四川盆地稻茬麦免耕栽培增产机理研究. 袁礼勋,黄钢,余遥,赵玉庭,宋治世. 1991
[18]耕桑品种-"激7681"高效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 刘刚. 2006
[19]四川盆地不同地区‘90-4-33’桃需冷量研究. 邓家林,张全军,钟必凤. 2013
[20]四川盆地甘蓝型油菜移栽田除草剂配伍筛选试验. 彭慧儒.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复垦土地夏玉米栽培技术
作者:杨琴;杨勤;岳丽杰;刘禹池;陈冠陶;陈玉峰;刘永红;王谢
关键词:复垦土地;夏玉米;栽培技术;土壤改良;高产高效
-
中国西南地区旱坡地碳减排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王谢;杨琴;刘禹池;李芹;杨勤;陈冠陶;岳丽杰;张建华;陈新平;刘永红
关键词:温室气体;旱坡地;固碳减排;中国西南地区
-
缓控肥减氮对丘陵区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氮素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作者:杨勤;刘禹池;刘永红;张会玲;陈玉锋;岳丽杰;梁南山
关键词:青贮玉米;缓控肥减氮;生物产量;土壤养分平衡
-
耕作方式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作者:吴晓丽;李朝苏;刘淼;李明;李式昭;熊涛;汤永禄
关键词:耕作方式;生防制剂;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子囊壳
-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成单716的选育
作者:邓路长;梁增浩;杨俊品;李燕;何文铸;陈洁;谭君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成单716;选育
-
国审玉米新品种成单716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作者:邓路长;梁增浩;杨俊品;李燕;杨麟;朱永卉;何文铸;陈洁;刘志涛;唐海涛;谭君
关键词:玉米;成单716;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
优质蛋白玉米'荃玉9号'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作者:李燕;梁增浩;杨荣志;刘志涛;谭君;邓路长;陈洁;杨麟;何文铸;朱永卉;唐海涛
关键词:玉米;籽粒品质;品质性状;油分;油分含量;蛋白质;蛋白质含量;淀粉;淀粉含量;QTL定位;遗传分析;主效QTL